既要“造車”,也要“造船”
2025-04-24 10:09:43?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面對美“關稅大棒”,128歲的上海鳳凰自行車積極謀求突圍——并購日本百年品牌“丸石”之后搶占高端市場,在印尼斥資建廠對沖貿易風險。業內人士分析,并購建廠,讓上海鳳凰拿到了與國際品牌同場競技的“門票”。同時,上汽集團造碼頭,比亞迪、奇瑞集團等車企加大投入買船造船,以此緩解出海運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有業內人士用“既要‘造車’,也要‘造船’”,來形容中國制造業“突圍”的思路。 什么是“既要‘造車’,也要‘造船’”?在這個語境下,“造車”是指提高車輛在內的制造業產品質量,以用戶高度評價換取產品美譽度;“造船”則是指面對畸高貿易壁壘、供應鏈自主潛在威脅等,企業積極承壓“出海”、開拓外貿市場。“鳳凰”出口擴展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自主汽車企業也開始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其“出海”策略與“既要‘造車’,也要‘造船’”的經營策略分不開。 企業如何更好“造船”出海?企業家楊元慶曾表示,企業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走上去”。 “走進去”不難理解。站在企業立場看,企業要“造船”護航產品出海,不能滿足于提高海外市場對產品本身的認知、認同,還需要建立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行為、治理和文化的認知。企業想成功出海,不能簡單復制國內市場的生產銷售模式,而要深入理解目標市場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法律法規,深深扎根海外市場,建立無懼風浪的市場基本盤。 “走上去”是指提升“產品力”。更好“造船”出海,造出“好車”是前提和保障。中國商品曾被視為“廉價低質”的代名詞,但近年來,在東南亞市場中,華為、小米、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已經建立起較高品牌美譽度。在某些細分領域,中國品牌甚至被視為更優選擇。“廉價低質”這一刻板印象被打破,“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產品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今天,前沿技術的突破、產品質量的提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得以攀升的基礎和前提。 美國濫施關稅,中國企業短期內將面臨極限施壓,如何以變應變、更好出海?站在全局角度看,以前出海的主力多是大型國企和頭部企業,有相當的“抗風浪”能力,今天出海企業則有不少是中小民營企業,承壓能力相對較弱,需要地方采取措施、強化保障。如某跨境電商產業園向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出海解決方案,有的地方成立海外商協會推動名優產品出海,有的地方幫助企業積極入駐全球主流電商平臺……這些方案都旨在協力幫助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抵御出海風險。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還將持續承壓,能否以更完善保障,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將在很大程度上繼續影響企業“走出去”步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