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新”沃土,民企“新新”向榮
2025-04-22 10:21:01?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 市場監管總局21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超過5700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3%。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197.9萬戶,同比增長7.1%,超過過去三年平均增速。(4月21日新華社) 增長數據不僅反映經濟的活躍程度,更揭示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升級。一季度,全國新設“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民營企業83.6萬戶,占同期新設民營企業總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長1.4%。截至3月底,我國“四新”經濟民營企業共2267.8萬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四新經濟”活力迸發,一方面預示著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勾勒出民營企業與之雙向奔赴的新圖景。民營企業嗅覺靈敏、爭先進位意識強烈,在市場的大海中身形靈活、敢于求新求變。這些因素使得民營企業發展“四新經濟”擁有獨特優勢。從AI大模型到仿生機器人,從低空經濟到無人駕駛,從遠程醫療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到處可以看到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拔節生長的身影。面向未來,民企競逐“四新”賽道,如何加力蓄勢賦能,值得深入探究。 “四新經濟”的本質是自主創新,導向在于市場需求。面對市場變幻,企業迅速“出題”,政府要敢于“接招”、善于“解題”。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不是工業化的簡單延續拓展,不能機械套用傳統思維來發展“四新經濟”。譬如,政府以往通過土地指標、專項資金、稅收優惠等方式來扶持產業發展,今后是否還能夠充分適應“四新經濟”的發展需求,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回應和安排。聚焦新形勢新要求,必須轉變思維方式與工作模式,積極營造寬松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譬如,政府部門要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把“負面清單”與“正面引導”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包容審慎的執法監管機制;不斷優化服務轉型、服務創新、服務企業、服務人才的體制機制,用以投帶引、鏈式招商、科技招商、場景招商替代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讓服務型政府真正“看得見摸得著”。 如今,“四新經濟”在一二三產業廣泛滲透拓展,產業創新從“個體突破”轉向“生態協同”。“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實踐證明,哪里的創新生態好,哪里的創新主體就蓬勃生長。哪些產業持續獲得創新發展的優勢,哪些產業就能夠高速成長、邁向高端。這就意味著,要通過政策引導、標桿示范、生態協同,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的新型創新創業格局,不區分傳統與現代,不固化推進的模式與方法,著力推動新技術與應用的融合,推動新產業與新型消費的融合,推動新業態與產業轉型升級的融合,推動新模式和企業、城市轉型發展的融合。 與傳統產業相比,“四新經濟”更注重無形資產、核心團隊和智慧發展,人才更是決定其發展質效的關鍵要素。因此,應堅持人才引領、人才驅動,使人才鏈引領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譬如,從迫切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以更加靈活多樣、精準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培養用好創新型人才,不斷磨細人才工作“顆粒度”;營造最優的人才發展環境,使民營企業人才放開手腳、大展拳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