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伸腿阻止高鐵關門被行拘 就該讓破壞規則者付出代價
2025-04-21 10:29:34?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深圳北站上演了一場鬧劇,一名旅客為等同行人上車,強行阻擋列車車門關閉,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條款,被深圳鐵路警方行政拘留。(4月20日光明網) 表面上看,不愿與同行者分離的訴求,似乎符合“人之常情”。但在高鐵高度集中調度、半軍事化管理的運行體系下,這種“情理”顯得脆弱不堪。一次4分鐘的車門阻擋,可能觸發全國路網的“蝴蝶效應”,影響數萬人的出行計劃。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七十七條,任何強行登乘、阻撓列車運行的行為均被明令禁止,違者可處500至2000元罰款。本案中,女子行為將個人的時間焦慮凌駕于公共運行秩序之上,已超越“道德瑕疵”,直接觸犯法律紅線。 回顧過往,從2019年合肥高鐵堵門事件中涉事教師遭停職,到2020年常州乘客搶奪客車操縱裝置被判拘役,再到此次深圳北站女子伸腿阻止高鐵關門被行拘,都在告誡我們:某些人規則意識的缺失,已成為威脅公共安全的隱患。而這背后,既有個體素質的問題,也存在規則宣示不足、執行彈性引發誤解的情況。部分旅客對“車門關閉后不得強行上下”的規定認知模糊,甚至誤將“人性化服務”當作突破剛性規則的理由。這就要求管理者在強調“文明出行”的同時,通過更明確的標識、更嚴格的執行、更及時的普法,讓規則邊界深入人心。 維護公共秩序,需要法律的剛性約束與公民的自覺認同雙管齊下。公眾必須清晰認識到,近年來,因搶上搶下導致的夾傷事故、車門故障時有發生,每一次意外都是某些人對規則漠視的后果。規則表面的“冷硬”,實則是對每一個出行者最溫暖的守護,就像交通信號燈不會因“趕時間”而變色,公共服務規則同樣不容隨意挑戰,這是現代社會得以高效運轉的基石。只有當個體從怕被處罰的被動遵守,轉變為尊重規則的主動意識,管理者將事后懲戒與事前引導相結合,才能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深圳北站的“伸腿阻止高鐵關門”事件,是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在人口高度密集、社會高度聯動的現代社會,任何對規則的破壞都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唯有堅守法律底線、完善制度設計、提升公民素養,才能讓“中國速度”不僅體現在鐵軌上,更彰顯于每位公民的文明自覺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