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科普也能治病救人
2025-04-21 10:29:3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做健康科普也能治病救人(中國道路中國夢·每一個人都是主角) 一粒藥、一根針,可以治??;一本書、一堂課,亦可救人。很多醫學常識,對醫生而言是“老生常談”,對患者來說卻是“聞所未聞” 我是一名婦產科醫生,來自三峽庫區的土家族山寨。12歲時,母親因婦科腫瘤去世。年少失去至親,如同經歷一場暴雨,給我留下傷痛。成為母親口中“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大醫生”,便成了我從醫的初心。 當了醫生,自然知道成為這樣的“大醫生”并不現實。但是,很多疾病越早診治,越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比如,母親所患的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有出血預警信號、早期能治愈的腫瘤,由于當時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結果發展成了“不治之癥”。不管對于醫生還是家屬來說,最遺憾的莫過于明明有機會,卻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被許多醫生同行掛在嘴邊。醫院是健康的一道堅實防線。倘若能為公眾普及更多疾病防控知識,提醒他們早診早治,把防線筑到人們心里,就可能把“有時是治愈”變成“常常是治愈”,并減少“總是去安慰”的情況。 一粒藥、一根針,可以治病;一本書、一堂課,亦可救人。很多醫學常識,對醫生而言是“老生常談”,對患者來說卻是“聞所未聞”。架起這座知識橋梁,醫生有能力更有責任。從2012年開始,在完成臨床任務的同時,我用業余時間開展女性健康科普,寫了200多篇科普文章,出版了10余本科普圖書。這些年,我通過科普巡講走遍了全國各個省份,中東部地區居多。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做好科普還要把更多目光、資源投向那些基礎條件和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西藏拉薩、青海玉樹、云南迪慶、貴州畢節……自去年開始,我開啟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民族地區女性教師及愛心媽媽健康關愛行動,得到了全國婦聯及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基金會的支持。 有朋友不解,何不抓住人生黃金期豐富執業經歷?做手術是救人,做科普也是。一本優秀的科普圖書、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一段實用的科普視頻,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受益。醫學史上,很多醫界泰斗,同時也是科普大家。我喜歡傳道授業解惑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科普讓更多人“防病于未然”。有一次,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錦旗,對方并不是我的患者,而是科普節目的觀眾,因為及時做了檢查,實現了早發現、早治療。這不正是科普的價值所在嗎?近兩年,健康科普被多地納入職稱評價體系,發揮了正向作用,引導更多人投身其中。從更大視野來看,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就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健康科普資源下沉,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我愿以滿腔熱忱、專業知識為群眾健康多做點事,帶動更多人助力科普,為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作者為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