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不是“流量密碼”
2025-04-18 10:00:48? ?來源:廣西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3歲孩童頻繁吃播體重飆升、4歲女孩擺拍視頻累到癱軟、10歲小朋友為帶貨頻繁請假幾近輟學……網絡視頻平臺上,不少未成年人走紅的“畸形景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呼吁關注未成年“網紅”現象,警惕兒童被打造為“流量工具”。 流量至上的社交媒體時代,只要能獲得巨大流量,就有內容生產者一擁而上。某直播機構的數據顯示,兒童類賬號用戶停留時長較成人賬號高出47%,用戶付費轉化率更是達到驚人的32%。在“流量=金錢”的誘惑下,個別機構和家長將未成年人帶入到互聯網經濟中。 “網紅兒童”現象的背后,不僅潛藏著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風險,更可能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產生錯誤導向,危害其健康成長。例如,孩子們可能因此產生“讀書不如當網紅”的扭曲認知;網友們的負面評價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創傷;成人化的表演可能導致孩子的童年被“催熟”;親情異化為商業籌碼可能導致親子關系蒙塵;未成年人群體可能形成攀比拜金思想,等等。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清朗”專項行動,對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中利用“網紅兒童”牟利、誘導脅迫未成年人變相參與直播等相關問題開展重點整治。通過專項行動,一些違規的賬號被封禁,不良的內容被清理,為未成年人營造了一個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然而,要徹底解決兒童淪為流量工具的問題,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童真不是“流量密碼”,孩子不是變現工具。讓孩子遠離低俗炒作、過度曝光和商業裹挾的毒害,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成長,這既是每個家庭應盡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必須共同守護的底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