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生態除蟲”淪為營銷噱頭
2025-04-17 09:37:44? ?來源:河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隨著氣溫升高,又到了蟑螂蚊蠅活躍的季節,一些人選擇購買白額高腳蛛、蚰蜒等,用“一物降一物”的理念“生態除蟲”。但有消費者表示,將白額高腳蛛放至屋內,一段時間后,蟑螂還是“大搖大擺穿堂而過”,反倒是蜘蛛早已不見蹤影。(據《工人日報》4月15日報道) 生物防治為除蟲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但也存在局限性。部分店鋪將“生態除蟲”塑造成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忽視了蟲害治理需要結合環境清潔、物理阻隔等綜合施治,實則與生態環保理念背道而馳。 當生態環保理念淪為營銷噱頭,不僅透支消費者信任,更可能帶來生態風險。生物防治在農業領域早有成熟應用,如瓢蟲治蚜蟲需精確計算益害比。但在家庭場景中,消費者往往不會精準計算,導致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商家為迎合市場將自然物種商品化的行為,會導致一些生物大量繁殖并釋放到環境中,打破原有的食物鏈平衡,引發新的生態問題。 讓“生態除蟲”走出爭議,需要多方協同規范銷售、運輸、售后等各個環節。商家應明確告知生物防治的局限性,讓人們了解一些生物的習性及潛在風險。有關部門則要完善與“生態除蟲”有關的活體生物交易監管,同時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除蟲方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