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
2025-04-17 09:37:44? ?來源:河北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公共社區和科技園區間,“隱藏”著一所大學的新校區——無需預約,不用刷身份證,沒有圍墻,更找不到校門。在位于上海楊浦區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政立院區,市民能像逛街一樣逛大學。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發展,推動了文化資源共享,也讓科技成果轉化更順暢。(據《人民日報》4月15日報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面向社會打開大門,以開放的姿態提升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政立院區,市民能像逛街一樣逛大學,享受校園綠地、運動場所等公共資源,感受高等學府濃厚的學術氛圍。當大學校園“沒有圍墻”,體現的正是“大學之大”的精神內涵。 高校具有公共資源屬性和社會服務職責,無法脫離社會獨立存在。取消門禁限制或開放公共場館,只是高校開放的第一步。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型大學,不僅要打通物理意義上的圍墻,還要打通無形的圍墻。揆諸現實,封閉管理的心態、單打獨斗的科研模式……這些思維的圍墻束縛著高校,也阻礙著創新的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在保持與外界的互動中不斷拓寬視野。 破除無形的圍墻,比破除實體的圍墻更重要、更有意義。高校主動融入社區、擁抱城市,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優勢,讓人才、知識流動起來,就能更好地與外界建立深層次、多渠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激發整個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復旦大學將沒有圍墻的校區建設在科技園區和公共社區之間,形成開放式教育商業綜合體,學生、市民、員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學融入城市、城市擁抱大學”的開放式布局,既豐富了周邊居民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也營造了濃厚的創新街區氛圍,讓高校學生有更多機會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同發展、共進步,這些最終會反哺到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中,為創新創業帶來更多的可能。 建設“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高校要從有形和無形兩個維度發力。首先,要提升管理水平,在保障校園正常秩序、師生正常生活的前提之下,科學有序地向公眾開放校園,在秩序與活力間找到平衡點。其次,要主動革新教育理念,探索打造更開放的辦學理念、體制機制和組織形式,推動知識自由流動、資源高度共享,更加主動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激發創造創新動能。 期待更多“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用開放的姿態回應時代需求,在和城市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保持活力,走出更多具有開放思維、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