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于制”釋放農業發展潛能
2025-04-17 09:37:4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著眼于“藏糧于制”的戰略思維,持續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共享共富機制,讓農業強國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農民。 大國小農是我國基本國情糧情,小農戶不是農業現代化的“包袱”,而是創新源泉。《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著眼于“藏糧于制”的戰略思維,持續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共享共富機制,讓農業強國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農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小農戶是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單元。目前,小農戶生產面臨土地經營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勞動力老齡化的現實困境。在農業強國建設過程中,應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基礎上,深化農村土地改革,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探索小田變大田,逐步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奠定制度基礎。 小農戶是糧食生產主力軍,無論是東北黑土地、黃淮海大平原還是南方丘陵山區,小農戶生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小農戶生產還承擔著促進就業、文化傳承、生態保育等多元社會功能。小農戶生產是就業“蓄水池”,維系著農村人口基本生計,為返鄉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托底,成為社會穩定“緩沖閥”。小農戶生產具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征,通過輪作套種、稻蝦共生、有機堆肥等實踐,減少化肥使用量,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應實施小農戶能力提升工程,鼓勵小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等方式開展生產,發展精耕種養和庭院經濟,增強小農戶自我發展能力。應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農戶走上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激活農村經濟潛能、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通過明晰產權、盤活資產、創新機制,盤活農村集體經濟“沉睡資產”,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針對農村勞動力短缺,應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貼近農戶、服務綜合、輻射帶動等優勢,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服務農業生產方面統籌協調功能。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探索農民以土地作價入股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糧食等特色產業,實現村集體增收,拓寬村民致富道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后,不僅可以給農民分紅,村里還能有更多資金用來改善村內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核心載體,治理不規范、融資困難、土地流轉不確定、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市場競爭力弱、抗風險能力不足、政策支持碎片化、用地保障難、發展環境有待完善等問題制約其發展壯大。應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引導農戶發展家庭農場,提升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完善農業經營體系、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是用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全替代小農戶,而是構筑共生共享的生態圈,讓小農戶既能保持家庭經營彈性,又能享受現代產業紅利,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激發農民發展糧食生產內生動力,以更高水平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