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風為鏡 照見家國同構的文化根脈
2025-04-08 15:56:54?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評析】以家風為鏡 照見家國同構的文化根脈 今年第3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文章強調,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多年來,央視及山東、河北、湖南等廣播電視臺陸續推出《門楣之上》《國脈家珍》《守望家風》《成長》《齊魯家風》《中國官箴》等一批關于家風題材的紀錄片和專題電視節目,覆蓋全國億萬家庭,為社會高度重視家教家風家規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起到了成風化人的積極作用。 “門楣”,指門框上端的橫木,具有支撐門戶的作用,泛指門庭、宅第、家族。更有一種精神的門楣,特指那些懸于門楣之上的匾額,掛于內庭之中的堂聯,包括刻寫在族譜宗祠里的祖訓等。《門楣之上》題材關注到中國家庭常以“光耀門楣”為榮,“辱沒門庭”為恥。家族先人往往將“忠、孝、勤、誠、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用為家訓、家教、家規。正是這種立前世之法則、作后世之規矩的家風傳統,成為家庭穩固、社會穩定的堅韌紐帶。 《齊魯家風》在題材上不局限于傳統認知的家風家訓,而是著眼于“大家風”,涉及了詩書文化、孝道文化、誠信文化、家國情懷、廉政文化,乃至沂蒙紅嫂、焦裕祿等現當代紅色家風的歷史傳承。此外,像《國脈家珍》《門楣之上》等,也都是通過探尋家族家風延續的密碼,展現家風的傳承與發展,進而起到弘揚優秀家風的作用。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煉于門楣之上,在世代傳承中轉化為道德力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歷史上,一個個古老家族為了生存發展,把仁善之德與家國大義凝練成含義深刻的文字,成為蘊含道德理念、家國情懷的價值追求。 在價值觀日益多元、文化形式日益多樣的今天,一批專注于講述家風故事、挖掘家風價值的文藝創作,強調良好家風對個人修為特別是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重要意義,進而將千家萬戶的好家風匯聚起來,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相信,這類旨在賡續優良家風的文藝創作,也會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汲取無限力量、弘揚中華文化。 (作者:沈策,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