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行業迎來“質變”信號
2025-03-28 09:21:12?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南方日報評論員 丁建庭 “15秒一次反轉,30秒一個沖突,3分鐘演盡愛恨情仇……”提起微短劇,許多人的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霸總”“戰神”“重生”“狗血”“低俗”“沒營養”等印象。 但當看了最近爆火的《家里家外》,上述印象很可能被改變。這部以20世紀80年代的川渝地區為時空背景、以地道四川方言為全劇配音的“年代微短劇”,憑借其濃郁的地域特色、精良的制作水平和打動人心的親情故事,上線4天,平臺播放量就已突破11億、熱度超7000萬,不僅創下微短劇現象級熱度,更為微短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鏡鑒。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催生了碎片化的內容消費需求。相比傳統影視劇,微短劇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呈現相對完整的故事脈絡,很好滿足了用戶碎片時間的娛樂需求。近年來,微短劇作為網絡文化新形態迎來井噴式增長。《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為59.7%,超過網絡外賣、網絡文學和網約車用戶數量,躍居數字生活榜單前列。 但必須正視的是,微短劇在發展初期經歷了“野蠻生長”,呈現出無序競爭的狀態。部分微短劇為了追求快節奏和戲劇性,往往忽略劇情的合理性、邏輯性,有的甚至刻意放大社會矛盾、制造爭議性話題或使用夸張劇情、低俗橋段,渲染社會負面情緒,傳遞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浮躁風氣,不僅誤導觀眾對成功和幸福的認知,也有損藝術創作生態。 當前,微短劇行業正從野蠻生長的1.0時代邁入精品化專業化的2.0時代。一方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協同各方力量,持續開展微短劇治理工作,加強監管和正向引導,壓縮粗制濫造微短劇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不少知名影視企業和優秀創作者參與進來,帶來了更加“工業化”的制作體系和更高的制作標準,推動微短劇整體質量的提升。《家里家外》就是微短劇2.0時代的一個代表,不僅給觀眾帶來了驚喜,也為整個微短劇行業樹立了標桿。 從題材來看,《家里家外》選擇年代劇作為切口,以人間煙火映照時代縮影,且全體演員都是四川人,不僅滿足了觀眾的懷舊情懷,也喚醒了觀眾的川音記憶。從劇情來看,它摒棄了微短劇慣用的“狗血”套路,不再一味求“爽”,而是以幽默、細膩、感人的方式展現家庭溫情,極大地引發了觀眾共鳴。從細節來看,主創們精益求精,在劇中復刻了青龍老街、軍工廠家屬院、青羊電視機、天府可樂等時代符號,不僅真實還原了年代感,更使《家里家外》成為一部成都文旅的“立體導覽手冊”,激發起觀眾對取景地的探索欲。 《家里家外》的熱播,是微短劇行業迎來“質變”的重要信號。如今,觀眾已不再滿足于膚淺的爽劇和套路化劇情,微短劇只有走精品路線,回歸現實、講好故事、創新制作、觸動內心,才能引起觀眾廣泛共鳴,以品質長久立足市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