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直播重在貨真價實
2025-03-26 09:24:5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來,隨著直播平臺快速興起,土特產直播逐漸成為鄉村全面振興新動力。新技術催生了土特產直播新業態,這種“手機變農具、直播成農活”的產銷模式,正在重構農產品流通格局。直播不僅為老鄉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和銷售的平臺,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了解和購買各地特色農產品的途徑。“數字助農”既為鄉村振興開辟了新賽道,也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土特產直播連著老百姓的致富路。在一些偏遠地區,農產品是當地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通過直播,老鄉把自家的農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收入相應提高。土特產直播也豐富了廣大消費者的選擇。在直播平臺上,消費者可以購買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當地的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也隨著土特產傳播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土特產直播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多地結合自身稟賦,發動農民開直播帶貨,打造“鄉土網紅”,許多農民通過直播實現了增收致富。 然而,帶貨火爆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動起了歪心思。有人張冠李戴,“產地造假”屢見不鮮,冒充地道農產品進行銷售;有人無中生有,編造虛假的故事來吸引消費者,“成分虛構”“有機農產品認證偽造”等輿情頻出,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讓消費者對土特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行業亂象的背后,凸顯出土特產帶貨行業的深層次矛盾: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導致品控難度加大,部分農戶缺乏標準化意識,有的農產品甚至缺乏基本的安全認證;流量導向的運營機制,容易催生虛假營銷,相關監管的覆蓋面和懲戒力都不到位;對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仍有短板,尤其是對于個體農戶生產的產品追溯存在瓶頸。 土特產作為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品類,背后是一個地方品牌的聲譽,更是一方百姓的生計,必須愛護好、呵護好、使用好,擦亮這塊富民的金字招牌。土特產直播帶貨,貨真價實是根本,沒有品質的支撐,沒有信譽的保障,多大的流量都只是泡沫,直播帶貨的大流量有放大效應,如果掌握不好、使用不當,就可能損害土特產的好口碑。對于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經營者要善用技術賦能,不可急功近利,否則將被流量反噬,被消費者唾棄。 土特產直播產業升級,做優做精才是出路,通過標準化生產提升產品附加值,以品牌化運營深挖產品背后的文化價值,用精細化服務重構消費體驗,進而將地域特色轉化為可持續的市場競爭力,讓土特產真正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經典款”而非“快消品”。 站在鄉村全面振興與數字經濟交匯的節點上,土特產直播須堅守“品質為根、誠信為本”的發展理念,努力實現從流量狂歡到價值創造的質變。這既需要完善制度設計的硬約束,也離不開技術創新和運營創新的軟支撐,更考驗著各方參與者的智慧和定力。當手機鏡頭真正成為品質的放大鏡、信任的透視鏡,土特產直播才能行穩致遠,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持久發展動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