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更多科創“輕騎兵”
2025-03-20 09:47:3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成就更多科創“輕騎兵”(現場評論) 大企業,底子厚、實力強,在科技創新中的角色舉足輕重。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亦能支撐大創新 人形機器人也能跑馬拉松?上下坡、轉彎、跨越減速帶……走進北京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只見人形機器人“天工”正加緊訓練,備戰即將舉行的半程馬拉松比賽。 奔跑的機器人,一體化關節為“肌腱”,電源系統是“動力心臟”,控制器猶如“中樞腦干”,傳感器則構成其“感官”。機器人要想“跑得穩”,離不開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硬核”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強調“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大”與“小”,蘊含著搞好企業服務、推進創新創造的智慧和方法。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大企業,底子厚、實力強,在科技創新中的角色舉足輕重。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亦能支撐大創新。“大”與“小”,有差別,但可相通。 人形機器人為何能靈活、精準地運動?關節處的減速機是“幕后英雄”。智同科技公司“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的高精密擺線減速機,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擇“一尺寬”、掘“萬米深”,無數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挖深、做透、走高,匯聚起產業創新的整體勢能。由此,可以看到“由小及大”“以小博大”的道理。 “天工”僅僅是一臺機器人嗎?非也。大處看,它還是一些企業、科研機構的“母平臺”,可借此在具身大腦等前沿領域加速探索。上游,優必選、京城機電等為研發“天工”提供資金、技術和應用場景支持;下游,奧比中光的視覺傳感器、因時機器人的“靈巧手”等與“母平臺”實現無縫對接。立足大平臺、精研小裝備,大中小企業各展所長、分工協作、融通發展。由此,可以看到“抓大育小”“以大帶小”的方法。 放寬視野,從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實踐看,科技創新既需要大企業大擔當,也需要中小企業千帆競發。目前,北京市中小企業超過200萬家。如何讓更多中小企業辦大事?知其理、得其法,才能收其效。 精準施策,普惠中抓重點。 先看“一張網”。講政策、送服務、供資金……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上,企業所需信息“一網全包”。目前,該平臺年均服務中小企業超100萬家次。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成長的關鍵在優化生態。普惠幫扶,正是著眼于此。 再看“一張表”。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專精特新服務站,“一張表”上需求清單、服務清單、解決清單一目了然。找場地、尋人才、問市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各類訴求得到精準解決。目前,北京已建成110家專精特新企業服務站,形成“五公里服務圈”。重點培優,突出靶向施策,有利于打造更多科創“輕騎兵”。 久久為功,耐心中育信心。 如破土之苗,中小企業潛力無限,但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政策澆灌至關重要。華龕生物,一家從大學里走出來的公司。“小苗”如何成長?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大學生創業板的“陪伴式”服務,幫助其完成從天使輪到億元融資的轉變。長大為“樹”,專精特新專板再為企業拓展多元化股權融資渠道,加強上市培育。僅7年時間,一個初創公司從“無名之輩”成長為“小巨人”。 政策有耐心,企業強信心。瞄準未來信息、未來健康等產業領域,北京首批創建10家未來產業育新基地。“選種”“育苗”“成林”,助力企業沉潛創新、蓄力遠行。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讓更多中小企業成為創新“尖兵”,“千軍萬馬齊踴躍”的生機在奔涌,“迎風戰雨再出發”的信心更堅定。 (作者為本報北京分社記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