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2025-03-17 09:17:52?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強化“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仲春時節,大地復蘇。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能力愈大,責任愈大。當前正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經濟大省需要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范。 2024年,從經濟規???,廣東、江蘇等經濟十強省份,以全國約兩成的國土面積,貢獻了超六成的GDP;從經濟增速看,十強省份有7個跑贏全國5%的平均增速;從生產端看,十強省份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全國49.4%、63.5%、60.5%;從需求端看,十強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國占比超63%,成為大力提振消費主戰場。經濟大省是名副其實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頂梁柱”,是觀察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指南針”“風向標”。 “經濟大省挑大梁”,是殷殷囑托,更是明確責任。各地需盡快鋪開“施工圖”,招領“任務書”,壓實走穩各項工作。今天的改革,改的是難中之難、革的是硬中之硬。面對過去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造成的諸多艱難險阻,敢不敢“破難題”“拆藩籬”“動奶酪”“舍利益”,深刻考驗著各經濟大省。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把握好中央在資金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拿出挑大梁的實際成效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到經濟大省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黨和國家對相關省份的要求在加深,其所肩負的責任也在變大??萍紕撔隆a業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三個方面的“設計圖”已細化。要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這條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去年9月,江蘇會同教育部落地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同年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首次超過50%。江蘇當前正聚焦“1650”產業體系,著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前沿基礎研究策源、企業自主創新引領等方面下功夫。 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經濟大省要按照先行先試、內外兼修,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的要求,積極探索改革深水區,努力啃下改革硬骨頭。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要以“主動之姿”持續深化開放格局,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比如,乙巳蛇年開工伊始,山東召開“新春第一會”,部署深化融資平臺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等10項重點改革。山東當前正在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集成改革行動,規劃建設京魯科創合作平臺,支持臨沂、濟寧、棗莊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 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黨中央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這為各地走出適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機遇、打開了空間。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廣東緊抓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牢記開發橫琴就是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心,扭住“澳門+橫琴”新定位,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經濟大省發展得快一些,理應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積極探索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在文化賦能經濟發展上探索新經驗,積極做示范。浙江以“千萬工程”為牽引,縮小地區、城鄉和收入“三大差距”,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3,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約11%?!耙豢h一策”精準施策、山海協作結對共富,浙江當前正以縣域為重要單元統籌推進“強城”“興村”“融合”,傳遞出將共同富裕落實落細的鮮明態度。 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經濟大省要把各方面積極因素都充分調動起來,不斷轉化為社會發展的實績,從而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作者:馬小強,系江蘇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