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內生動能
2025-03-14 09:23:5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這深刻揭示出青年科技人才在我國人才戰略布局中的關鍵地位。青年科技人才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力量,對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規模持續擴大,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展現出卓越擔當。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累計發現700多顆新脈沖星,成為全球天文觀測領域的標桿;國防科技大學某學院在2023年獲批的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所有申報人均為35歲以下青年人才,其中多名青年骨干牽頭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青年科技人才承擔了60%以上的攻關任務,推動我國在5G、高鐵等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數據顯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44.6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超80%,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不過,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多重挑戰:評價機制不合理抑制創新活力、資源分配不均加劇結構性矛盾、職業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社會支持體系有待完善等。未來,要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體系,打破成長阻礙,使相關人才在科技前沿無畏探索,勇攀創新高峰,創造力不斷提升。 構建產研協同的創新生態。優化產業布局,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專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通過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完善人才流動機制,打破制度壁壘,建立“科研人才綠卡”制度,促進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間自由流動。實施“區域科技人才振興計劃”,引導青年科技人才向中西部地區和基層流動。強化產業鏈與人才鏈銜接,建立“科技人才—產業需求”動態匹配數據庫,聯合開設定制化培養項目。 打造可持續的人才培育體系。建立階梯式研發激勵機制,設立“青年科技人才攀登計劃”。構建雙軌制職業發展通道,設立“技術專家序列”晉升體系,待遇對標管理崗位。建立“項目制”培養模式,讓青年人才主持重大專項。營造包容性創新文化,推行“創新成果署名權保護”機制,舉辦青年科技沙龍,搭建技術交流平臺。 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內生動能。構建“T型能力”培養模式,鼓勵青年人才在深耕專業的同時,拓展數字化等橫向能力,支持在職攻讀“微學位”或進行專業認證。完善市場化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唯職稱”評價慣性,增加市場化指標權重,推廣“代表作”機制。建立全周期成長支持系統,針對不同階段提供精準支持,初期提供“科研啟動包”,中期配套“海外研修計劃”,后期設立“技術創業加速器”,同時完善心理健康服務。 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動能。唯有持續優化政策生態、強化企業協同、激發人才內驅力,方能構建“近悅遠來”的發展格局,為科技強國建設注入不竭動力。唯有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方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