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煥發時代光彩
2024-12-09 09:49:2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讓非遺煥發時代光彩(暖聞熱評) 【人物】2023“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故事】前不久,2023“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揭曉。馬趙凌云、烏蘭、喬曉光等10人入選。首創“新型生物質環保柴窯鈞瓷窯爐”,獨創皮毛脫脂技法,把“鄂派黃梅戲”搬上銀幕……這些傳承人身體力行,豐富了非遺傳承發展的實踐,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點評】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人們的集體記憶、經驗智慧、共同情感。加強非遺傳承保護,為我們留下一個了解歷史、回望過去的窗口,更為砥礪前行提供精神動力。 非遺保護傳承,關鍵在人。非遺保護傳承是一項相對冷門的事業,傳承人們用行動完成“熱愛可抵萬難”的書寫。白手起家,挖掘、整理散落民間的蒙醫傳統療術,烏蘭首創正規的蒙醫五療科,讓蒙醫藥惠及更多人;4歲開始習武,一心推廣峨眉武術歷史文化,熬過不溫不火、無人問津,馬趙凌云讓更多人看到中華武術的魅力;整理對比歷代40多個《秋鴻》譜本,重新組織節拍、勾勒音樂情緒,楊致儉讓已成絕響的古譜煥發新生……一個個故事,為“熱愛”寫下生動注腳,也揭示了他們何以穿越寂寥時光、跨過重重難關,讓非遺重放光芒。 非遺保護傳承離不開自發自覺,也需要長效機制的保障。2011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3.54億元用于支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與教育部等部門共同實施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多地出臺政策措施,推進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評選、認定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非遺活動進校園、非遺知識進教材、非遺傳承人上講臺等活動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興趣的種子……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舉措為有志于傳承非遺技藝的人增底氣、強信心。激發青少年傳承保護非遺的熱情,厚植人才沃土,非遺傳承也就有了源頭活水。 讓非遺“活下來”,更要讓其煥發新彩。越劇《新龍門客棧》創新表演形式,沉浸式環境、新編角色、線上直播等探索,成功圈粉年輕人,演出一票難求。老戲曲覓得新知音,正是因為找到了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一名手工藝人穿著自己制作的苗族傳統服飾走上英國倫敦的T臺;打破既定框架,景德鎮的手作陶瓷吸引年輕人成群結隊來“掃貨”。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有利于增強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造血”能力。以創新架設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橋梁,找到更多“打開方式”,非遺就能擁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如今,許多非遺項目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構成一幅多彩非遺圖卷。面向未來,以時代活力激發傳統魅力,定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