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不應成為“最貴檔”
2022-02-08 11:27:3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剛剛過去的這個虎年電影“春節檔”,無疑是一個“虎虎生威”的豐收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春節檔(1月31日至2月6日)影院收獲頗豐,總票房收入已達60億元,排名影史第二。 其中,最為扎眼的莫過于電影票漲價了。“電影票太貴了”“看不起電影了”成為今年很多觀眾發聲吐槽的一個普遍現象。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全年電影票均價分別為:34.4元/張、35.3元/張、37.1元/張、37元/張、40.3元/張;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春節檔票均價分別為:37.8元/張、39.7元/張、44.7元/張、48.9元/張。與之相比,2022年春節檔電影票均價為52.8元/張,一線城市平均票價高達66.4元/張,因此,被業內稱為“最貴春節檔”。 春節檔票價上漲的背后,有著市場經濟規律使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不少地方倡導就地過年,于是,電影票就成了緊俏商品,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會上漲。再加上疫情期間,受上座率限制,很多電影院的收入會大幅度降低,可能會導致電影票價會分攤到觀眾身上,再加上春節期間用工成本上升、以及影院設施的更新換代,這些因素疊加,都會導致票價上漲。 但從另一個視角來審視,電影作為大眾日常消費品,在短期內,春節檔電影票的漲價可以被理解,若打上了“奢侈品”的標簽,只漲不落,會讓普通消費者不堪重負,難免“用腳投票”。正如國泰君安研報指出,2022年春節檔雖場播放場次創近五年新高,但觀影人次卻創近五年新低。 自疫情發生以來,電影院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春節期間大幅度提高票價,把“春節檔”打造成“最貴檔”,固然可以提高經濟收入,但從長遠來看,漲價是短視行為,吸引觀眾多進電影院,多看電影才是良策。 比如電影《狙擊手》宣布自2月7日起下調所有版本結算價格至A類35元,B類30元(各降5元),這是今年春節檔8部新片里首部降低限價的影片,這種降價行為,不僅可以增加院線排片,也能起到“鯰魚效應”, 刺激其他片方跟進降價,進而促進全面票價下降,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 當然,作為電影院為吸引觀眾,增加觀影人數,不妨推出階梯票價,將一些位置不太好的電影票價,適度降低一些,從而讓價格敏感的中低收入觀眾也能“看得起”。(吳睿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