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縣教育局日前摸底發現,今年阜南縣共有8275名農村學生回流至該縣的鄉鎮學校。“春季開學時,有3964人;秋季開學時,有4311人,農村學校普遍出現回流熱。”阜南縣教育局局長陳剛說,回流熱的成因在于當地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結構更加優化,家長、學生不愿再“舍近求遠”。(9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在過去很多年,中小學生呈現從農村向城市單邊流動的趨勢,以至于許多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校由于生源不足,不得不撤點并校,這樣又導致一部分學生不能在家門口上學,更多家長不得不將孩子轉到城里,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使學生向城市流動的趨勢更加明顯。 而另一方面,學生集中到城里上學,加劇了當地的入學難,而作為外來人口,學生家長也因孩子上學的事傷透了腦筋,有時不得不多花很多錢,甚至花錢也爭取不到就近上學的機會。這還不包括農村空心化、勞動力后繼無人、鄉土文化缺乏傳承者等諸多遠期影響,學生向城市單邊流動,已形成一系列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的負面影響。 假如孩子能夠在家就近上學,并且教學質量更有保障,相信沒有多少在外務工人員愿意將孩子帶在身邊。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村學校無論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要比城里遜色不少,在此背景下,在外務工人員當然不敢貿然將孩子送回農村老家。 好在近幾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村建設,體現在城鎮化速度加快,教育、醫療等資源皆形成重心下移趨勢。重視農村教育,重視環保,希望保持農村原貌,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土文化已成普遍共識,農村發展的新機遇已經形成。特別在扶貧工作的大力推動下,教育扶貧已悄然改變著農村地區的教育狀況,硬件設施的改善、教職員工待遇的提升,數量上不斷積累,帶動不少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出現了質的飛躍。 安徽省阜南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學生回流現象的出現,是基礎教育重心下移和教育扶貧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不僅阜南縣如此,很多地方也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學生回流現象。相信只要沿著這個方向再作努力,中小學生回流現象將更加普遍,這對教育甚至對農村地區建設,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