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微電商征稅,就能實現稅負公平?
2017-04-05 09:03:1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3月31日下午,國家稅務總局與全國工商聯在北京共同召開“深化稅收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劉強東發言直指小企業以自然人名義開網店不利于企業公平競爭,要求小企業開網店應該納稅,并建議明確具體辦法和技術手段,以規范對小微企業開設網店的征稅。馬云認為,“線上線下不公平”的言論是偽命題,大企業小企業不公平才是真問題。與享受各種資源的大企業不同,小企業每天思考的是生死存亡。因此對于小企業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征稅,而是繼續減稅減負。(澎拜新聞網,3月31日) 我們先來“捋一捋”馬云、劉強東之間爭議的問題。實際上,兩人爭議的并不是電商該不該征稅,電商是要向國家納稅的,以阿里巴巴為例,2016年納稅238億,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1個億,平臺上企業納稅超過2000億元。馬云主張對小微電商放水養魚,即便是小微企業開設網店也不要征稅;劉強東則是認為規范小微企業開設網店征稅。 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馬云和劉強東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稅負公平”問題。其實,實現“稅負公平”是一個很容易取得社會各界人士一致性共識的概念,但在什么才是“稅負公平”,往往持有立場不同,要想取得一致卻要費很大勁,有時候永遠難以取得共識。 那么,什么才是“稅負公平”呢?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審視。 一是橫向公平,即對處境(收入和財富是主要衡量指標)相同的納稅人或主體,要在稅收上得到同等待遇,這也是劉強東講的“線上線下公平”。實際上,劉強東強調以征稅來實現同樣是小微企業的“線上線下稅負公平”是有問題的,例如以開網店來規避稅收,某種意義上也是在鼓勵小微企業包括實體經濟通過互聯網來提升銷售、降低渠道成本等。起點上是公平的。線下的實體經濟、小微企業也是有稅收“籌劃”的,總體來說,應該對小微企業的“線上線下”稅收籌劃予以寬容的態度,而不是提高門檻。 二是縱向公平,即關心處境(收入和財富是主要衡量指標)不同的納稅人或主體,要在稅收上的公平問題,這是馬云說的大企業小企業在信貸等社會資源、稅負的相比較而言的不公平,這也是稅收的“受益原則”,大企業或財富/收入更多的人受益更多,要比受益較少的人多交稅收。稅收還有一個重要原則是量能原則,也稱承受力原則,該原則認為,納稅的基礎不是納稅人從公共支出獲得多少收益,而是納稅人有多大的支付能力(稅負承受力),按照這一原則,小微企業無論是線上或是線下都應該減稅免稅,不是逆向以網上征稅來實現稅收承受力本來就弱小的小微企業的所謂“稅負公平”,而是要以線下大力減稅來實現稅負公平。 現代福利國家,稅收制度的設置主要考慮的是它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雖然也考慮要素公平,劉強東更多指的是要素公平,但主要集中在高收入與低收入納稅主體的再分配、再平衡,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對小微企業減稅降費的基本邏輯。 此外,稅收還應減少自身引起的有害扭曲。幾乎所有的稅收對資源配置都會產生影響,通常會給社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對小微企業開網店征稅必然導致對經濟有害的扭曲,這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座談會上國稅總局局長王軍在馬云發言環節即席插話表態:“技術上要想對小企業征稅完全可以做到。但我也坦率說,對于小電商,對于新興業態特別是能就業的新業態,在處理征稅上要非常慎重。應該更多支持發展”。 這些都是“稅負公平”的基本要義所在,馬云和劉強東的“小微電商征稅”爭議不能脫離這些稅收原理的框架。值得點贊的是,國稅總局“助力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助力”,反映出扶持電商平臺與小微企業的姿態。座談會上國稅總局局長王軍所說的“征稅上要非常慎重。應該更多支持發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國家應有的稅賦治理理念。(作者系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