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年人受騙現象,不能止于感慨與同情,還要有作為,用實際行動打掉詐騙分子的囂張氣餡。】 每次讀到老年人被騙子用高價保健品詐騙的社會新聞,心頭都不免泛起一陣酸楚。許多老人的退休金本來就不高,有的完全靠子女供養,平日里節衣縮食,一件好衣服都不舍得買,一旦落入騙子精心布下的美麗陷阱,存款就成千上萬地往外掏,換回一大堆被吹得神乎其神實則作用不大的保健品,被斬得“一頸血”而不自知,就算知道上當受騙,礙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也往往選擇打碎牙齒往肚里吞,不敢告訴家人,可憐復可嘆。 在“颶風2016”專項行動中,廣州荔灣警方于近日端掉一個高價售賣保健品詐騙老年人的團伙,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專門坑老年人,騙阿伯阿婆,這樣的錢你們花得可心安?還有一個細節令人大跌眼鏡:主要犯罪嫌疑人早年畢業于國內知名學府,是經濟管理類的高材生,曾擔任某著名企業的地區負責人。試想,一個知名學府畢業的經濟管理高材生,用他的智商與學識去騙那些與社會有些脫節的老年人,老年人如何斗得過他? 警方神勇,斬斷這些伸向長者的魔爪,大快人心。點贊之余,不免憂慮,面對此類案件多發態勢,靠警方單打獨斗能否抓得過來?不說別的,在我居住的小區,周邊就有幾家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保健用品店,有的在店里擺放了七八張床,每天都躺滿老年人,男女皆有,這是賣高價保健床墊的;有的在店門擺放了一些儀器,噴頭不斷噴出一些蒸汽,老人張開嘴不停吸入迎面而來的蒸汽,這是賣保健器材的;有的掛著文化傳播公司招牌,把老人關在里邊開講座,至于賣什么,外人不得而知……有些店也開了一些日子了,一些老人天天守在店里,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不敢說這些專門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行為肯定有問題,但從其打“健康牌”“親情牌”以及走高價路線的經營模式來說,暗藏的風險極大。 由此引發的思考是,對專門詐騙老年人的行為能否打提前量,或在注冊關將他們堵在門外,或在經營關嚴格監控,不讓詐騙老人的企圖變現,而不是等到老年人上當受騙、報警之后才由警方介入,查案、抓人。和全部在線上操作的電信詐騙不一樣,向老年人兜售高價保健品的詐騙行為,幾乎都是線下操作、面對面進行,有的還大門洞開“做生意”,要發現并不是特別困難。假如,行政監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這類經營行為,能夠進去查看一番;或微服私訪,問問經常出入這類場所的老年人,就不難發現這類非法經營行為。然后,按圖索驥,上門查處,最大程度防止老年人上當受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年人受騙現象,不能止于感慨與同情,還要有作為,用實際行動打掉詐騙分子的囂張氣餡。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