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只要交1000多元錢,一篇職稱論文就能代寫保發,而學位論文則要貴一些。博士論文一篇五六萬元,碩士論文則是5000到1萬元,難度大一些的比如醫學類的論文則更貴,一篇碩士論文要價17000元左右。近年來,從教授博導到普通學生,媒體曝光的論文造假事件呈高發態勢。論文造假的背后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7月12日 新華網) 論文造假已經形成相當完備的產業鏈。比如一家造假公司的論文生產線由5個核心部門組成——競價部、企劃部、顧問部、財務部、創作部,這五個部門環環相扣,互相配合,流水線作業。論文造假的生意興隆,顯然是因為旺盛的“市場需求”。論文造假于供需雙方固然是“雙贏”,但沉重的代價,卻要由全社會承擔。 且不說這種論文毫無學術價值,更嚴重的后果是敗壞學術風氣。誠信是為人之本,造假無論于教授和學生,不僅窒息科研的創造和進取,更引向人品人格的墮落。實際上,近年來學術界急功近利浮躁夸飾屢見不鮮,弄虛作假追名逐利丑聞迭出,論文造假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論文造假的“產業化”讓論文可以批量化生產,制造著大量的學術泡沫,也形成一種虛假的學術繁榮,“中國學者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發表量近年來呈現激增趨勢”,我國的科研論文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光鮮數字背后的一個嚴峻現實是,“優秀的論文鳳毛麟角”,論文造假空耗寶貴的資源,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導致對科研現狀的誤判乃至誤導決策,這于學術進步和科學發展更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論文造假的“產業化”可以說是“唯論文化”的衍生品,比如,書教得再好,只要沒有論文,大學老師也難評副教授、教授;手術做得好的醫生不一定職稱高,職稱高的醫生手術未必做得好,醫生們自己都說,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醫師。 當然,論文是水平的體現,不失為價值評判的一個依據和標準,然而急功近利之下,就有了論文造假的市場。因此,必須強化法律的威懾力,而這恰恰是現在的一塊短板。論文造假已然是潛規則,查不勝查,而有關方面的不作為,更讓供需雙方產生了“法不責眾”的心理。顯然,對于論文造假,不論查處難度有多大,凡有蛛絲馬跡,都必須窮追猛打,有一起查一起。只有完善政策體系引導和加大監督力度雙管齊下,論文造假“產業鏈”才能被徹底斬斷。(錢夙偉)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