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在性質上雖屬于民間事務,但其健康發展卻有賴于政府的合理規范和政策扶持。輕松籌個人募款具有非專業性、缺乏透明度的弊病,依靠專業的組織進行募捐,才可以提高募款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近年來,公益眾籌的興起,的確幫助了不少人。但其長期處于法律、監管空白地帶,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微信個人募捐使扶貧濟困便捷,但由于監督難屢屢被大眾懷疑,甚至打擊公眾行善熱情。諸如騙捐之類的尷尬,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其背后是缺乏相關的體制平臺所致。有了統一平臺,才會有權威的需求信息發布,才可以實現人盡其捐、捐盡其用,讓愛心不遭傷害。即將于今年9月實施的慈善法第23條明確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時在其網站發布募捐信息。 公眾對輕松籌募捐的關注和質疑,說到底是一個患病無錢治療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點,卻不在募捐層面上,而在于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國家衛計委和一些地方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文件,強調對危重患者應按照“先及時救治,后補交費用”的原則進行救治。這項原則體現了人道主義文明,才是大病患者的真正希望。 募捐無論怎樣規范有效,只是輔助之法,而構建病患社會救助機制,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無疑是解決此一問題的托底之策。確立社會捐贈基金和保險介入相互搭手接濟的綜合救助路子,發揮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托底功能,更有利于做大疾病應急救助這個福利蛋糕,對規范募捐、杜絕騙捐亦深具意義。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