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福建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2016-01-25 15:22:4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不僅愿意付出較高的價格購買綠色食品,而且樂于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欣賞壯觀景色,享受綠色空間的樂趣。綠色需求成為當今時代的消費潮流,生態旅游也成為旅游消費熱點。 我省重視推進生態旅游發展。2014年,全省投入旅游專項資金1300萬元,支持省內50家3A級以上(含3A)生態景區設立空氣質量監測點,在全國率先發布50個生態景區清新指數(涵蓋PM2.5指數、負氧離子指數),讓“清新福建”以權威的數據享譽全國,如今“清新指數”已成為福建生態旅游新賣點。2015年,省政府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深化我省旅游業改革發展,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的戰略目標。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省旅游部門在全省范圍內先后開展了“福建省生態旅游示范區”評定工作、“森林人家”評選活動,構筑了我省生態旅游框架,推動了生態旅游發展。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是福建生態旅游業賴以生存的基礎。目前,福建森林覆蓋率接近三分之二,居全國第一位,共擁有3項世界遺產、1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總體來看,我省生態旅游發展資源優勢明顯,接待水平與能力逐漸提高,景區可進入性逐漸增強,生態旅游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其發展也存在著不少難題,生態旅游現實與預期之間尚存差距,如“清新福建”品牌知名度不夠高、影響力不夠強,客源仍以省內為主;部分景區生態旅游流于表面,有的只是簡單加上生態旅游的名號,以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還有部分景區缺乏統一規劃,開發過程中亂砍濫伐,大量植入現代建筑,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協調性與完整性,也降低了游客的體驗效果。 我省“十三五”期間旅游業發展確定了“堅持生態引領,堅持生態立省,以生態文明引領全省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我省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生態旅游發展難題,響應國家“美麗中國·生態旅游”的號召,把福建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良、綜合效益顯著的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加強政府主導,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首先應根據不同類別的生態旅游區的功能、承受能力和具體環境特點,編制開發與保護規劃,重點抓好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生態旅游度假區、大金湖生態旅游區、湄洲島媽祖文化旅游區、平潭東山等海島生態旅游區、閩東山海生態旅游區的規劃和旅游資源開發工作。其次,應鼓勵各地選擇資源條件優越、特色明顯、處于著名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輻射范圍內、交通便利的旅游區,開展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活動。示范區建設要堅持綠色開發與消費,建立綠色旅游管理機制和經營理念,實現環境管理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注重建設和提升旅游區的生態品位。 加大環保力度,培養生態旅游人才。首先,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立法保護生態環境,宣傳環保意識,引導民眾認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主動加入保護生態環境隊伍,提高民眾參與度。引導旅游者在欣賞美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吸收自然文化知識,用自身行動保護生態。生態導游和服務人員隊伍是實現游客高質量旅游經歷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有一般旅游接待的服務技能和知識外,最重要的是具備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知識。這就需要加強對生態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對現有生態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培訓,還要引進旅游管理和具備生態旅游知識的講解專業人才。 加大區域旅游合作,提高品牌影響力。加強區域聯合促銷,聯合浙皖閩贛,構建國家東部生態旅游實驗區,四省共同打造生態、遺產高地,形成國家東部生態屏障,強化區域聯合生態旅游線路的輻射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以節、會、展、演、賽等項目營銷作為引爆點,做好宣傳與服務的對接工作,策劃特色項目,使福建生態旅游精彩不斷。借助智慧旅游的平臺,通過建立福建生態旅游網頁、微博、微信以及在線旅游服務商等網絡營銷手段進行全方位營銷。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生態旅游區一般都面臨著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可進入性差等先天劣勢。一要突破交通瓶頸。旅游交通是連接旅游地之間游客市場的主要途徑,對于福建多山地形特征來講,加快旅游交通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應加快對外交通建設,如建設高速、高鐵、機場等,提升對外通行能力。二要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抓緊制作旅游標識標牌,加強游客集散中心、酒店、旅游購物場所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及標準化管理,改善景區內醫療條件,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全方位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創新發展模式,多方利益主體合作開發。在生態旅游發展中,可由政府牽頭,協調各方面的資源,建立健康安全的旅游發展投融資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投資旅游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集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爭取設立福建省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集合各方財力構建穩固的資金鏈,推動我省生態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福建民營經濟表現優秀,引進民營經濟參與生態旅游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是引進民營資本參與生態旅游市場投資,使投資主體多元化,能夠盡快建成一批有規模、高檔次的生態旅游示范點;二是引進民營資本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服務水準,增強我省生態旅游的整體競爭力。 創新培育新型生態旅游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首先,推出清新生態體驗性旅游產品。繼續推動國家級、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引領帶動一批生態旅游景區向休閑度假功能優化。積極引導泰寧、永定、惠安、東山、永泰、邵武、德化等地打造生態旅游品牌市縣。創新培育武夷山、戴云山、湄洲島等一批全生態體驗旅游基地。其次,在保持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對現有旅游產品進行深層次開發,適度開發科考教育、山水運動、研學采風、清新養生等新產品,構建新的生態體驗旅游吸引物。第三,實施旅游運營生態化。旅游業涉及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個要素,要想實現生態旅游就必須實現旅游運營的生態化,生態化運營必須貫穿旅游活動的每個要素、每個節點。 挖掘人文旅游資源,加強生態旅游發展內涵。福建文化生態旅游資源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媽祖文化、海絲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農耕文化、建筑文化及少數民族文化交相輝映。要把握國家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做好文化與生態旅游結合文章,組織專門力量,對福建獨特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大力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和鄉村度假產品,將其原生態地融入到旅游產品中去,豐富生態旅游的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精致”型的旅游產品,實現福建旅游內涵式永續發展。(福建日報)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旅游學院)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