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關注的翟巖民、吳淦等人涉嫌嚴重犯罪案件又有最新進展,公安部部署指揮北京等地公安機關集中行動,摧毀一個以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為平臺,自2012年7月以來先后組織策劃炒作40余起敏感案事件、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涉嫌重大犯罪團伙。 看上去是“正當”的維權和公益活動,實質上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以謀取利益為目的的犯罪活動——當內幕一步步被揭開,許多曾經不明真相的網友與群眾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是“正義”化身、替人維權的律師以及在網絡上興風作浪的網絡大V,加上一些“給錢就能走”的“萬能訪民”,終于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的聯手破案后,現出了原形。 網絡社會中,人人都是有喇叭的自媒體人,對一些社會問題理性發表個人看法無可厚非。然而,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其活動遠遠超出了合理表達訴求的范疇。翟巖民等人,以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為平臺,通過惡意炒作、網絡大V轉發以及花錢雇傭“萬金油”式的隨叫隨到的訪民,游走在全國許多地方,打著維權的旗號,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給社會穩定和政府公信力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而翟巖民、吳淦、劉星等人也可謂各懷鬼胎,各有所求。首先,對于翟巖民及其律師事務所而言,“維權”起到了廣告宣傳效果,他們可以繼而提高代理費用,獲得高額利潤,而他們組織的所謂“聲援”活動的經費往往靠募捐獲得,甚至還會得到境外資助。對于吳淦等網絡大V而言,他們能夠在微博上獲得更多粉絲,同時,還能領取到每月過萬的薪酬。對于劉星等“萬能訪民”而言,除了差旅費、勞務費之外,他們還可以引起自己家鄉政府的關注,對未來解決自身訴求有幫助。 這一案件給我們以下兩個啟示:一,各地政府要加大對非法維權事件的打擊力度,斬斷不法分子的利益鏈條;二,對廣大民眾而言,以后遇到所謂“維權”事件,在未搞清事實之前,切莫發表過激言論,尤其不要迷信網絡大V,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判斷能力,不能盲目跟風。 言論自由不等于信口開河;保障法治社會中的監督權,也不意味著可以惡意炒作、聚眾鬧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語境下,任何行為都應該以不觸碰法律底線為前提。如此,社會秩序才能夠得到更好保障,法律所承載的正義才不會被扭曲異化。 |
相關閱讀:
- [ 06-26]長汀推動“無訟臺企”建設 送法維權進臺企
- [ 05-29]臺灣漁業工會赴“立院”陳情 為“外籍漁工”維權
- [ 05-06]瓊瑤維權背后的中國式編劇江湖
- [ 12-14]臺學者:兩岸海上維權可三步走 認清美日干擾
- [ 09-02]漳平市法院成立臺商維權合議庭 熱心服務臺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