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希臘與國際債權人的談判仍在繼續,脫離歐元區將造成多輸結果,通過談判對債務重新安排也許是最優選項。問題的關鍵之一是如何平衡國際債權人提出的緊縮要求和希臘的經濟主權及發展可持續性,拉美多次債務危機或能提供鏡鑒。 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并在拉美地區產生連鎖反應,拉美多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實施應急性經濟調整,其中包括大幅壓縮進口、增稅和削減公共開支。然而,這對經濟產生了極其負面的影響,因為拉美經濟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壓縮進口尤其是資本貨物和工業原料進口,使工業生產嚴重萎縮;增稅和削減公共開支,導致企業成本上升,民眾消費銳減,經濟活力嚴重下降。 最終,應急經濟政策調整不僅沒能使拉美國家擺脫危機,反而陷入債務和經濟的雙重危機,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拉美失去的十年”。 阿根廷的一段歷史也有鏡鑒意義。本世紀初,阿根廷尚未爆發金融危機,實際上一直在“實踐”IMF提出的貿易自由化、市場開放化和經濟私有化等新自由主義模式改革。而在阿根廷債務危機爆發后,IMF同樣提出了一系列緊縮計劃,其結果是阿根廷業已萎靡的經濟雪上加霜。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IMF最終拒絕同阿根廷達成援助貸款協議,從而使阿根廷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并引發社會和政治動蕩。 而阿根廷走出債務危機,除了得益于國際市場持續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以及政府強硬的折價債務重組立場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拉美國家逐漸意識到地區聯合自強和構建地區性經濟合作機制的重要性。2002年7月,南共市四國和兩個聯系國(智利和玻利維亞)舉行會議,墨西哥總統也應邀參會。墨西哥主動幫助阿根廷與IMF斡旋為其爭取貸款援助,并從阿根廷免稅進口5萬輛轎車,巴西和智利分別與阿根廷簽訂汽車貿易協議,以此改善后者貿易收支。這些地區經濟合作在幫助阿根廷走出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反觀當前陷入困境的希臘,希臘固然因其超前消費福利模式和缺乏財政自律應當受到指責,但多方紓困談判也照顧債務國償債能力與其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當希臘已經陷入“破產”,卻仍需緊縮還債,也并不能算一個十分合理的局面。希臘人對緊縮計劃說“不”,或許不應簡單視為“民粹”或者“福利社會的惰性”。 希臘債務談判的僵持也暴露了當前國際金融秩序的一些缺陷,如國家陷入“破產”境地時主權債務重組國際多邊法律機制的缺位。阿根廷當初雖然通過“砍頭式”的債務重組走出了危機,但該國與少數不接受債務重組方案的債權人之間的官司至今仍在繼續,美國法官“全額還債”的判決意味著即便阿根廷國家經濟面臨崩盤的危險,阿根廷國民也要為主權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這顯然談不上合理。 參考拉美國家的教訓,面對當前不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保護經濟主權安全非常重要。國際債權人特別是國際金融機構和歐元區主要發達國家,在迫使希臘“勒緊褲腰帶”的同時,也應考慮希臘的償債能力,提出建設性的實體經濟促進計劃,提升外界對希臘經濟的信心。也只有希臘經濟恢復增長,才能保證清償債務的可持續性。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