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問題出在哪?
2015-06-10 22:06:41??來源:東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隨著2015全國各地高考作文試題的公開,不少人發現今年考題的一大特點:來源于現實。比如重慶卷的《等待》來自2年前的一條熱門微博;而新課標全國一卷的“孩子舉報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聞原型。昨日,這個新聞原型被人肉出來,遭大批高考生惡語相向。 ???作文原型遭“人肉”,問題出在高考外 ?? 顧昀 作文考試不理想,卻把氣撒在所謂新聞原型上,想想也是“醉”了。且先不說這道作文題出得好不好,以現實生活作為考試題目,本身沒有什么問題。這類來源于現實的題目,往往是對生活現象的提煉,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何況,遭遇網暴的當事人已否認自己是作文題中的“小陳”,請求@湖北高速交警出面澄清。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仍吐槽“三年的努力,就是因為你和你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打電話給毀了”,這簡直就是無理取鬧。 當然,這些大肆攻擊當事人的網友,未必都是應屆高考生。不管怎么說,這種做法都是非常不妥的,涉嫌違反網絡相關規定,是對當事人的人格侮辱。若當事人認為有必要,可對涉嫌侵害自己名譽權的網友進行舉報,或者提起法律訴訟。對于網絡暴力行為,就該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阻止有些人為所欲為。 為何那么多人把氣撒在當事人頭上呢?這說明,部分考生作文考試失利,可能是平時接受的作文訓練有問題。以社會現實素材寫信,其實并不復雜,只不過是題型有所變化而已。在填鴨式教育背景下,許多學生只會一板一眼地按照教材或根據老師教的辦法學習,不懂得觸類旁通,作文寫作的基礎不扎實,所以碰到靈活一些的題目,也就難以應對。 這還可能和部分學生成長環境有關。許多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平時“不讀書不看報”,很少參加社會事務,對外部世界缺乏必要了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如此,反而不利于提高學習質量,一旦在考試中碰到鮮活的題目,就可能發揮失常。在作文上丟分,有人難免感到懊惱,從而把氣撒在錯誤的對象頭上。 一道高考作文題,暴露了部分網友人格和知識上的缺陷。這場網絡暴力事件所揭示的問題,已超出高考作文題以外。中學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應試機器”,注重人格培養,讓學生學到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成功的。(京華時報)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