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黑龍江五常市五常大米年產量約105萬噸,但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一些廠家將不同品種水稻摻在一起,加工成所謂“調和米”。甚至,五常市周邊市縣專門種植一些水稻給五常水稻做“配套”。 五常大米的現狀,反映出農產名牌誕生之后,往往都會遭遇“搭便車”以及過度攫利的窘境。此尷尬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外地企業渾水摸魚、伺機漁利的因素,也與某些本地廠家投機取巧的做派有關。 細致分析五常大米所遭遇的內憂外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內部生產環節的混亂與無序。在共同的“原產標識”下,五常當地的米業企業,卻未曾形成共同的生產流程、共同的產品標準。有廠家堅持做“單一品種的五常大米”,有廠家卻堂而皇之地加工所謂“調和米”。這種源自內部的、價值取向和工藝規范的分裂,勢必將稀釋五常大米品牌的含金量。 缺乏整合的五常大米產業鏈,不僅渠道成本高,而且極可能呈現無序的狀態?,F代意義上的名產農業,理應實現生產過程的規范化,只有盡可能規范銷售渠道,培植龍頭企業,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實現五常大米的信譽重建。(福建日報) ——然玉/文 美堂/圖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