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笑林”最大優勢 “笑林廣播電臺”永遠停止了播音。當年,人們曾通過這個特殊“電臺”聽笑林模仿老播音員的主持,學唱流行歌曲《迪斯科皇后》,轉播別開生面的“文藝杯足球賽”。 笑林和李國盛一起合作表演過100多段相聲,廣大觀眾開始注意他們是從1987年的央視春晚。兩人表演的相聲《學播音》,雖然是一篇宣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的命題作文,但通過笑林惟妙惟肖的嗓音模仿,博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更重要的是,笑林從這個作品開始打出“笑林廣播電臺”的招牌,而后這一“電臺”也成為兩人表演的特色。每次表演笑林只要用廣播腔說出“笑林廣播電臺”的名字,立刻能收獲觀眾們會意的笑聲。 相聲“馬家軍”淡出舞臺 近些年來,人們在相聲舞臺上已經很少能見到笑林,倒是在《每日農經》節目中有時能看到他笑容可掬的樣子。從笑林的逐漸隱退,也多少折射出由馬季統領的相聲“馬家軍”多年以來的狀態。 這支馬家軍曾經名揚一時,以馬季為首,其他相聲演員都是他的徒弟,包括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黃宏、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常佩業等,足有20多人,可謂聲勢浩大。通過電視的放大效應,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和黃宏等人多年參加春晚,迅速成為觀眾最熟悉的相聲演員。上世紀90年代央視的當紅節目《曲苑雜壇》,還專門為馬家軍舉行過相聲表演專場。 而今馬季離世已經將近十年,再看馬家軍的今昔不免讓人唏噓。馬季那樣的相聲領軍人物不再,其他人多已進入花甲之年,不管是創作還是表演,近年都鮮見有影響力的作品奉獻出來。 劇場相聲日漸主流 與此同時,這十年也是劇場相聲活躍發展的十年。相對于前述體制內藝術院團相聲現狀的不景氣,各地超脫于體制之外的相聲劇場,都在當地擁有不少忠實粉絲,有的團體比如德云社更是在全國打響名氣。這些在劇場聲名鵲起的相聲演員,走了一條與馬家軍弟子們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說馬家軍眾徒弟的成名是依靠電視自上而下而來,那么這些劇場演員則是通過面對觀眾實打實地表演,自下而上地獲得關注。也正是由于參與這種更真實更鍛煉人才的表演,很多演員掌握了扎實的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也更注重相聲的創作。 從2014年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來看,一批年輕的相聲演員已經成長起來,很多人就來自各地的相聲劇場。他們的表演各具特色,一些作品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可以看出有的作品已經非常成熟,這也是演員們常年在劇場表演打磨的結果,所謂一遍拆洗一遍新。 中國人需要更多笑聲,古老的相聲需要創新,我們現在早已習以為常并奉為經典的馬三立、侯寶林和馬季的相聲,在當年很多也是不斷創新的結果。但這種創新并非對相聲創作和表演傳統規律的完全摒棄,不是為了求新而表演夸張、嘩眾取寵,不是簡單地往臺詞中加入社會流行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真正的創新永遠是最難的,相聲創作需要知難而進的人。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