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食品安全監管有力,除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監管主體責任外,必須對貪腐和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行為零容忍。】 3月12日,“兩高”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共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1萬件,在食品藥品生產流通和監管執法等領域查辦職務犯罪2286人。記者梳理7年來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背后都有監管不力的影子,造成監管不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直指行業監管人員瀆職與腐敗,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執法人員充當違法企業保護傘(3月17日《新京報》)。 談腐敗,人們深惡痛絕;說食品安全,大家咬牙切齒。反腐已經成為全民共識;在食品安全領域反腐,用嚴刑掃除那些趴在食品上、腐蝕食品安全的“蒼蠅”,更是公眾所期盼的。 或許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效敏從“政府俘獲理論”角度,得出食品安全與監管人員腐敗之間是有關系的結論,還只停留在理論推理層面。而近7年因監管不力造成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則進一步表明“政府俘獲理論”并非空穴來風,腐敗無疑是導致監管不力、腐蝕食品安全的幕后推手,成為了食品安全事件痼疾。 在那些被查處的食品安全領域貪腐人員中,大多貪腐金額并不大,跟那些“大老虎”比起來,或許只是“蒼蠅”級,抑或是“蚊子”級的,但是他們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并不小,有時甚至超過“老虎”,直接影響到了公眾的生命健康。“老虎”要錢,這些“蒼蠅”可是要命啊,不拍不行,每一個深受食品安全危害的公眾堅決不會答應。 以往談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總說法律規定不嚴、監管九龍治水。如今再這樣老調重彈,顯然無法服眾。自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后,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不可謂不嚴;之后,“兩高”又出臺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打擊食品安全犯罪進一步進行了細化,法網越織越密。自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下發后,明確了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負總責、組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食品藥品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的監管機制,監管主體與責任更加清晰。 然而,事在人為。食品安全監管在人,法律的實施也在人。明確了監管部門的責任,還得將監管者的權力關進籠子,將監管者納入被監管的范圍,防止監管者慢作為、不作為和亂作為,管好監管者這個關鍵。要實現這一點,既要走法治之路,拿出食品安全監管、執法的程序性規范,讓監管與執法更加規范有序;又要走公開之路,執法不能搞暗箱操作,不能“躲貓貓”,必須將食品安全監管置于陽光之下,將監管信息和執法信息公開,曝光違法企業,并將之納入黑名單,充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形成整體合力;更要走“打虎拍蠅”之路,嚴查食品安全領域的腐敗行為和瀆職行為,深挖食品安全違法企業背后的保護傘。 從“兩高”近年報告的數據來看,查辦涉及食品安全領域的職務犯罪人數逐年上升,食品安全水平也在逐年提升,但是食品安全的整體形勢還并不樂觀,進一步加強監管刻不容緩。要使食品安全監管有力,除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監管主體責任外,必須對貪腐和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嚴懲一起,黨紀國法一起上,絕不姑息,對構成犯罪的,依據“兩高”司法解釋從重處罰,用刑罰的震懾力使監管硬起來,使“蒼蠅”在食品安全領域無從下手、無法立足。 |
相關閱讀:
- [ 02-05]“金箔酒”的關注點不只是食品安全
- [ 12-25]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共治”
- [ 12-08]食品安全監管不能好高騖遠
- [ 12-08]食品安全需要一次市場重建
- [ 11-14]保障食品安全不能依賴保險
- [ 10-30]農村食品安全不能光靠辦法的“創新”
- [ 09-19]食品安全監管 其實真的只缺決心
- [ 09-14]如何鼓勵內部員工舉報食品安全問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