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瘋狂的辣條”成為健康殺手
2015-03-16 12:27:1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辣條”,最近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零食”,甚至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其消費群體數以百萬計,主體是各地中小學生、農村留守兒童。但在知名度飆升的同時,有關辣條食品安全問題的爭議卻從未停止。“不健康”“不衛生”的質疑此起彼伏。(3月15日 《現代金報》) 辣條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是因為價廉。“五毛食品”的定位,非常符合中小學生的消費特點,同學們買得起。二是辣條口味較重,刺激性較大,易引起食欲。特別是,一些不法商販,大量使用各類調味料和添加劑,“讓口感跟著同學們的感覺走”,讓同學們愿意買。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辣條卻不是一個安全的“成長伴侶”。在辣條生產環節,赤手包裝、不穿工作服、濫用添加劑、微生物超標等問題比比皆是。黑作坊、無證經營行為屢禁不止;在辣條銷售環節,過期食品、無證食品、套牌食品,大量充斥市場之中。以至于“史上最牛零食”,成為最臟食品、最不放心食品,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健康發育。 因此,在小辣條走紅,不斷創出大銷量的同時,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也隨之放大。試想,即使是一個臨近學校的小超市,“每天至少能賣幾十包”,辣條銷量是多么的巨大,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多大的潛在風險?控制辣條的安全隱患,刻不容緩。 首先,辣條生產企業要改變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價格戰的營銷策略。有人說,辣條就是“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劑”,無論是誰生產,都會是“千品一味”。誰的價格合理,給經銷商的利益空間越大,誰就是市場的王者。因此,企業寧愿壓縮安全成本,放棄技術升級,也要壓成本。但必須意識到,如今公眾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沒有安全就會沒有市場。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價格策略,最終必定毀掉整個行業。因此相關企業必須顛覆當前的經營模式,通過產品的安全升級、技術創新,提高品牌的粘度,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其次,監管必須也要“下鄉”。不合格辣條之所以長期充斥市場,監管乏力是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市場點多面廣,且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差,基層執法人手少、監管相對薄弱,導致不合格辣條更是泛濫成災。因此,整治辣條等不合格食品的泛濫,監管必須也要“下鄉”。既要要大力整治多隱于城鄉結合部的各種“黑作坊”,也要在流通領域重拳出擊,讓不合格辣條在小賣部、便利店中下架。唯有如此,才能讓小辣條吃著放心。 筆者是一名80后,含著棒棒糖與伙伴們玩耍,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其實,對每一代人而言,都有著自己特殊的“棒棒糖”。因此,為了不讓“伴隨食品”透支我們的健康,不讓內心中甜美的“棒棒糖”,成為苦澀的童年回憶,我們需要在食品監管、大眾食品的產業升級上,做的更多、想的更遠。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