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討債一樣,收稅也是門“體力+智力”的技術活,所以必須要有健碩的體魄和敏捷的反應——這話不是我說的,但很可能是哈爾濱市呼蘭區地稅局的領導們所想的。因為根據報道,近日,該局招錄一名行政管理崗位的公務員,要求是“體育學、運動訓練”專業,附加條件則是“乒乓球項目國家一級裁判”。(6月12日《河南商報》) 該招錄公告一經披露,迅速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因為就大多數人的經驗看,此事只可能有兩種“合理”解釋:要么這又是一起“蘿卜招聘”,為了“點招”某位出身乒乓球專業卻找不到工作的“自己人”而特設;要么就是呼蘭區地稅局的頭頭腦腦愛好乒乓球,想招個專業的來做陪練。但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不僅嚴重違反了國家相關公務員招錄的法律規定,同時也背離了“人盡其才”的政府用人原則,令人難以理解。 要知道,地稅局的工作與體育裁判乃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將一個乒乓球裁判安排到行政執法的崗位上,不說是胡鬧,至少也是用人不當。它難免讓人想起那位憑借球藝爬上太尉寶座的高俅,以及那個被他折騰得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雖然說,高俅軼事只是小說家言,但其中的教訓卻并非虛妄。 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類似“奇葩招聘”近年來更是頻頻發生。比如,2011年12月,珠海市金灣區消委在招聘接線員時就曾要求,“體育(籃球)特長、參加過中國籃球職業聯賽的優先;身高1.95米以上”;而 2013年5月,武漢地鐵集團更是直接招聘招聘1名網球運動、2名羽毛球運動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優先。而且,面對公眾質疑,這兩個單位居然都不掩飾地回應稱,“單位籃球隊缺少一名個子高、技術好的中鋒。”“這是為做好職工文體活動”,其“坦蕩“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說,這一次當地地稅部門選擇了沉默,但背后的邏輯恐怕差不離。對此,我們既不應放過權力被濫用的痕跡,但完全說是呼蘭區地稅局的責任恐怕也不盡然。根據報道,這則“奇葩招聘”是出現在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網站上,由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及公務員局共同下發的。于是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如此奇葩的招聘要求居然會被審查通過,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省網?換言之,如果當初上級有關部門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法規、程序來,即便呼蘭區地稅局一時腦子進水,恐怕也不會釀成如今的風波吧? 目前,該崗位已被取消,對于記者的采訪,當地從上到下也是三緘其口。但我想說的是,與奇葩招聘一樣,這種做法同樣是愚蠢的,它只能進一步坐實相關部門心中有鬼。所以,無論是出于“打鬼”,還是糾錯,都不能讓這起事件隨著崗位的取消而“塵埃落定”,必須一查到底,這既是為了能給公眾一個明確的交代,同時更在于避免類似情況的繼續發生,從而落得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可悲下場。 |
相關閱讀:
- [ 06-13]“乒乓”招聘 得有回應
- [ 06-13]階層固化的崗位當然只招聘“蘿卜”
- [ 05-28]國企“近親繁殖”絕非“正常招聘”
- [ 05-22]國企就業公平不能止于招聘公開
- [ 05-19]用制度約束把國企招聘扳回正道
- [ 05-19]國企招聘陽光 制度只是“門栓”
- [ 05-19]國企招聘,規范化與靈活性不可偏廢
- [ 05-15]招聘降低戶籍門檻是“雙贏”之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