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官網日前曬出安徽省查處違反八項規定成績單,文中稱一年時間,100余萬干部僅填報了約30萬套房產信息。消息被轉載后在網上引發熱議,當天出版的法制晚報以“網友吐槽:難道官員都群居”為題,引用網友調侃說,“咱們人均的時候就高,他們人均這么低,建議給他們分套住房,三家領導擠在一起住多不好。”(《法制晚報》報) 消息一出,各種批評、質疑、嘲諷席卷而來。既然要公布數據,就務必做到精確且有依據,網友們如此激烈的反應,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反思。 首先,媒體的報道對這30萬套住房信息語焉不詳。原文是“在清理干部違規建房和多占住房方面,針對省委巡視組反映的問題,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自去年3月份以來,在全省黨員干部中開展了多占住房和違規建房問題專項清理。全省1035775名干部填報了308708套房地產信息。對于發現的違規問題,目前正在糾正處理。”根據這一描述,30萬套住房極有可能指的是自建房和多占住房,而不是個人和家庭購買的商品房。在官員房產信息登記問題如此敏感的當下,作為監督重要參與者的媒體確實需要更加精準的發揮自身作用。 其次,安徽省有關部門、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等方面對鋪天蓋地的嘲諷,竟然沒有人站出來澄清解釋,也是導致質疑不斷的原因。全民反腐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民眾對官員財產信息透明要求越來越高,官員財產公示卻遲遲沒有行動。政府信息公開與群眾期盼之間的巨大差距也提示相關部門,反腐倡廉和官員監督工作,還需要有更多的程序公開與群眾參與。 最后,如果這30萬套住房確實屬于違規住房數量,那么安徽干部住房就違規超標30%,如此嚴重的問題,一句“目前正在糾正處理”就決不能是事件的結局。違規干部相關信息、如何處罰,都應該進一步詳細公開,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
相關閱讀:
- [ 04-18]全國性房價拐點將至
- [ 04-16]共有產權,住有所居新杠桿
- [ 04-16]公務員不該享受住房“超國民待遇”
- [ 04-15]“低收入者可提公積金”還原了公共屬性
- [ 04-15]以市場化為主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 [ 04-09]中國“住房銀行”如何避免美“兩房”悲劇
- [ 04-04]正視“房鬧”背后的“房奴”焦慮
- [ 04-04]建華說畫“寫不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