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大東鞋業的一場慘烈的大火奪走了16條生命。由此引發的地方政府整治行動在節前就已展開。整治行動在節后依然延續,但被整治的鞋企業主開始反彈。2月17日,數千中小鞋企業主圍在溫嶺市橫峰街道政府門口,抗議政府在“1·14”火災后,強制關停鞋廠。(《21世紀經濟報道》2月20日) 這起風波,根本上源于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訴求,與政府淘汰落后產業、實現經濟轉型的管理思路之間的矛盾。根據溫嶺市政府部門統計,目前溫州6000多家鞋企中,80%以上是小作坊。政府希望通過這次整治行動,迅速淘汰落后產業,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而對這些以小作坊為主體的小微企業而言,一缺資金二沒能力,轉型升級或是一個遙遠的議題,他們更關心的是當下的衣食冷暖。 通過產業升級來帶動整體經濟的轉型,這個大方向是沒錯的,但是目的和方向的正確,決不意味著在路徑選擇和手段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政府強制關閉4000多家小微企業,至少從程序上看有違行政理性。官方人士稱,這些被關閉的企業分別存在的問題有消防設施不合格,無證經營,營業場所建筑違法違章等等。但不容忽視的是,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屬于有工商營業執法的合法經營企業。如果這些企業有這么多的問題,那么相關部門的監管和日常執法是十分值得懷疑的。任何一項政府決策都應該給利益相關者以一定的合理預期,但我們看到,溫嶺此次關閉4000多家鞋企,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的,而這些企業有些已經經營了幾十年。重拳治理帶來的社會振蕩同樣不容小視。 經濟轉型的改革必然經歷陣痛,但這種陣痛不應該僅僅讓企業獨自承擔。但無論是之前的監管缺位,還是今日的“強制關閉”,實質上都表明,當地政府只愿意成為紅利的分享者,而不愿意成為改革成本的承擔者。當這些小微企業能夠解決就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時候,他們是政府的座上賓,而當政府謀求轉型的時候,他們又被迅速地掃地出門。如果說落后的產業是粗放型經濟的話,那么政府對企業利益的漠視這就是一種粗放型的管理思維。在經濟轉型的大潮中,這是尤其需要警惕的。 |
相關閱讀:
- [ 02-16]寶島人游東亞文都:創新泉州文化助推產業升級
- [ 02-10]北京“動批”搬遷:產業升級是解決城市病良方嗎
- [ 01-10]引資引智齊頭并進 廈門市投促局助推“美麗廈門”產業升級
- [ 12-16]科技引領福州羅源菌菇產業升級 預計今年產值超6.5億
- [ 09-15]福建:水泥對標新政出臺 產業升級大潮涌起
- [ 09-04]酒香茶推動鐵觀音茶產業升級
- [ 08-15]建寧著力加快品牌打造推動精深加工 建蓮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 [ 07-29]媒體認為中國削減產能欲促產業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