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非專業的朋友吐槽經濟學家,都是“外貌協會”的,整天沉迷于8啊7啊,只注重GDP增長的數字表象。這不,馬年春節前2013年7.7%的GDP增速一公布,經濟學家們就忙不迭地評頭論足,有的對超過7.5%的目標褒獎有加,有的對增速連續破8憂慮不已。而在老百姓看來,這些專業解讀卻像是“別人家的數字游戲”。更有一些人為吸引眼球,加強了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無外乎是想迎合并放大一個念想:中國經濟畫上了濃妝,經濟學家“以貌取人”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堅定的數據派,我倒是認為,以貌取人固然不對,但完全不看外貌更不可取,中醫不也講究個望聞問切嗎?外貌是內在的一種折射,氣色好壞與身體健康與否息息相關。 雖然說7.7只是個簡單的數字,但它給人帶來的直觀感覺還是要比其他渠道來得更加客觀。7.7直觀反映了2013年中國經濟減速但尚未失速,既沒硬著陸也沒再騰飛的階段現實。所以,基于數據做判斷而不是憑感覺亂忽悠,是經濟學家有素養、負責任的一種體現,值得提倡。 有人會說:“7.7又怎樣?我身邊還是一片凄涼。”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結構差異,經濟轉型帶來的勃勃生機還是微弱的、局部的,但去產能、調結構帶來的痛苦卻是殘酷的、全面的。正因為如此,在中央層面關注GDP、在地方層面淡化GDP是非常必要的。 有人會說:“7.7又怎樣?我股市還是虧得一塌糊涂。”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經濟、金融兩個層面的脫節和斷裂正日趨嚴重、逐漸固化。正因為如此,需把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作用放在金融改革的首位。 有人會說:“7.7又怎樣?我還是找不到工作。”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經濟問題的復雜化傾向,經濟增長的就業創造能力弱化,這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與之密切相關的還有中國人口結構老化、中國社會階層固化等一系列長期社會發展問題。正因為如此,用更廣的全局視角、更真的微觀關懷來解決經濟問題,方能有效。 總之,經濟學家不是外貌協會的,經濟學家自己要改變形象,也希望莫再因為少數東郭先生胡言亂語而“以貌取人”。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
相關閱讀:
- [ 01-24]專家預期今年經濟平穩增長 看好政府職能轉變
- [ 01-08]六成經濟學家料2014年GDP增長速度為7.5%左右
- [ 12-31]從“女士優先”到“女士專屬”
- [ 12-25]經濟學家鄒恒甫應訴北大 暫被限制出境
- [ 12-20]美國收縮量化寬松提醒中國寫好自己的金融文章
- [ 12-14]專家:GDP增速存下調可能 經濟發展要質量效益并重
- [ 11-11]英媒密切關注三中全會 稱其具實現經濟變革重大意義
- [ 11-09]人民日報:再次唱響“春天的故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