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豈是“改日子”這么簡單?
www.xpshebei.com?2013-09-06 17:31? 王垚烽?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延續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師節”,以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國務院法制辦日前發布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擬規定,每年9月28日為教師節。(9月6日《北京晨報》) 與之前一些節日調整招致爭議不同,此番教師節改日期幾乎引來一致的叫好。按照贊同者的看法,把教師節改到9月28日,一來有利于教師休息。因為原先9月10日離開學日太近,教師通常忙于工作,很難有時間和心情享受節日;二來亦體現對先圣的尊崇、對傳統的回歸。據說經研究測算,孔子就誕生于這一天,加之我國臺灣地區的教師節也是9月28日,這就更為此番改動增添了幾許“政治正確性”——對此,請允許我潑上一盆冷水。 首先,教師節休息半天只是一些地方的約定俗成,根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教師節與記者節、植樹節等一樣,并非法定節日,均不放假。因此,所謂“能與中秋國慶假期有一個銜接”的說法在法律上并不成立。其次,選擇哪天作為教師節,雖有文化上的象征意義,但畢竟形式大于內容,與我們設立教師節的初衷與目的關聯不大,亦非教育領域的當務之急,過于糾結只會本末倒置。 那么,當我們在談論教師節時,我們究竟應該談論些什么,這個問題值得思量。眾所周知,29年前,國家之所以要重新設立教師節,目的是為了抹去文革時代“臭老九”的身份給很多教師留下的心靈陰影,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繼承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以此標準衡量,雖說相比文革歲月,如今的教師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收入待遇都有了顯著提升,但與預期目標仍有不少差距,許多問題仍有待解決。 譬如,受一些負面新聞的影響,如今一些人對教師群體存在成見,甚至刻意污名化教育工作者。明明是學生出于感激親吻老師,到了網上就成為“某男老師索吻換畢業證”。至于如今的教師節,更是每每變成針對教師的“批判節”。又如,一些地方的“尊師重教”往往口惠而實不至。雖說“教師待遇比照公務員”喊了許多年,甚至還入了法,但始終停在頭口上,鮮有地方真正落實。即便“實現”,也不過是工資“比照”,獎金福利依舊相距甚遠。問再如,教師的教學、科研自由常常受到各種行政外力的粗暴干涉,特別是在大學里,教育行政化傾向尤為明顯,以致出現了幾十個教授爭當處長的扭曲情況……所有這些,顯然不是更改一個教師節日期就可以解決的。 遺憾的是,對于這些實質性問題,新聞媒體的報道全無涉及,《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也只只鱗片爪、零星提到,而且大多是對教師的要求,至于權利保障未及片言。如此,即便孔子生日真的是9月28日,又能怎樣?教師節改日期不過是“看起來很美”的表面文章,尊師重教依然只是一句空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30]“要聽老師的話”,更要敢于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