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責任感的路徑不能跑偏
www.xpshebei.com?2013-04-12 16:28? 徐云鵬?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張萍同學是清水河中學高一年級4班的常務班長。她向記者介紹說,在他們班上,設有常務班長、團支部書記、各學科班長,有衛生、宣傳、評估等組織的部長,并有值日班長,值周班長,各小組有組長、學科組長、值日組長、值周組長,總之全班40多個同學,人人都是班干部。她說,全校高一年級的每個班都是這樣設班干部崗位的。奚校長說,這樣做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責任感。(據2013年4月12日《大江晚報》) 班級雖小也五臟俱全,涉及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人都成為班干部,都分管一部分,都承擔一份責任,“大家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班級的學生自主管理水平和意識提高了很多。學校、班主任和老師要操心的事也就減了不少”,這好處還真不少。但是,這一培養學生責任感的路徑跑偏了,這種官僚主義的萌芽,能否會在學生頭腦中植下“官本位”思想,頗值得人們為此憂慮。 管理學上有一句名言: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積極參與義務性的社會事務和服務,主動經受實踐的磨礪,無疑會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進步,但其前提必須首先是剔除功利主義色彩,心無旁騖,只是一種純粹義務性勞動,完全是出于主觀的自覺自愿,通過幫助別人,來凈化自己,而不是迫于科層階街的誘惑,想弄個一官半職啥的。 其實,“人人當班干部”模式所暗示的,就是“當官擔責任,無官一身輕”的崇權至上思想。就是在形象地告訴孩子們:一個人想干事、能干事、做成事、干大事,必須得首先當官,哪怕是當上班里的值日組長,手中要握有一定的管理權力。否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從而養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唯我私性習慣,心中忘卻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從中小學生抓起,培養強烈的責任感,這是因為責任感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成才之道、為官之德,與家與國都是一件大事。實踐證明,立足學習提高、通過教育培植、選樹典型引導、營造環境熏陶、實施獎懲強化等,都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行之有效方法,大可不必讓孩子都去擠當班干部這座獨木橋。 眼下,“中國夢”就是最好的責任感培育實踐載體。學校應該重視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把實現“中國夢”的過程,當作培養中小學生責任感的過程,激勵年輕的一代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中華騰飛,匹夫有責。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忠誠演化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推動力,激勵著億萬華夏子孫,以艱苦卓越的辛勤勞動和忠貞不渝的獻身熱情,為民族的生存、發展、振興、壯大,前仆后繼,奮斗不息。這是由于,在人民大眾心中的價值天平上,祖國是最重的砝碼,而愛國更體現為一種責任。 而就現代法治而言,法律的內容是權利與義務,并通過權利與義務所設定的行為模式來規范和影響人們的行為,最終把人們的行為和相應的社會關系調整到社會所期望或允許的程序范圍之內。一名理性而又成熟的公民,頭腦中應有明晰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視法規為最高權威,遵紀守法,依法辦事,而不是唯權是從,始終被權勢所左右。從某種意義上講,“官本位”盛行,正是法治觀念淡薄的表現。克服“官本位”,變“道德約束”為法律規范,尚需法治到位,法治才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康莊大道。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