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讀書氛圍需要文化合力
www.xpshebei.com?2012-04-23 12:03? 葉祝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4月23日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調查顯示, 圖書、報紙、期刊等傳統媒體的閱讀量與閱讀率均有所下降,而手機閱讀等數字化閱讀方式增長迅猛。只有1.2%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7.6%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50.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另有40.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量一般。(4月23日《河南日報》 國民傳統媒體的閱讀量與閱讀率下降,手機閱讀等數字化閱讀方式增長迅猛。這實際上是現代人讀書現狀的真實寫照。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技術的發展,傳統閱讀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奢侈品”。人們更多地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查找資料,以至于慢慢遺忘了傳統閱讀。正如有圖書館工作人員所言,“網絡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圖書資源。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安裝了寬帶,需要什么資料,上網一搜,應有盡有,根本沒有必要跑到圖書館里東尋西找或者閱讀書籍。”現在網絡閱讀對傳統書籍的擠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再者,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很快,根本沒有多少時間讀書。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學校的培養目標與學生的閱讀觀也充滿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色彩,而不是把讀書作為陶冶情操、增長才智的重要途徑。 此外,在價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圖書市場也越來越花花綠綠。休閑類娛樂類報刊雜志受到熱捧,傳統書籍受到冷落。出版商為了利潤,想方設法吸引讀者的眼球,大家愛上了快餐雜志,讀書心態自然變浮躁了。而且現在電視節目越來越豐富,肥皂劇與娛樂選秀節目也多起來,自然也擠兌了市民讀書空間,降低了人民的讀書欲望,這樣看來,市民讀書減少并不難理解。 盡管網絡閱讀有傳播快、更新快的優勢,但是網絡仍然無法取代文化積淀厚重的傳統書籍。沒有時間讀書也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如何改變國人不識讀書日的尷尬現象值得思考。 當然,在輕視傳統閱讀方式的社會大背景下,想一朝一夕改變讀書時間少的現象也不現實。但是我們并不能一味責怪社會大環境。著力培育讀書氛圍才是重要的。比如學校盡到自己的責任,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矯正功利讀書觀,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校園氛圍,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通過校園讀書氛圍引導社會氛圍。再比如,激活圖書市場競爭、降低圖書價格讓利于民,也有利于激發公民的讀書熱情。 要激發公眾閱讀熱情。還要增強公共圖書館的吸引力。比如,有的圖書館,圖書種類單一、書籍陳舊、借書手續繁瑣,需要支付借閱費用,等等。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加強圖書館建設,完善書籍種類,更新圖書資源,減免借閱費用,簡化借閱手續,很有必要。從資源共享的角度看,適時對外開放高校圖書館,讓公眾享有更多的閱讀選擇權,也可以考慮。 總之,只有多管齊下,形成文化合力。才能逐步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改變民眾不識讀書日、很久不看書的尷尬局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1]保潔員堅持讀書令人敬佩
- [ 03-23]期待“讀書頂個鳥用”雕塑發揮最大價值
- [ 03-20]干部讀書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 [ 03-14]母親跪求孩子讀書,誰之錯?
- [ 12-19]讀書有什么用?
- [ 12-16]為何頻發“讀書無用”的悲涼感嘆
- [ 10-08]姚明“不為文憑而讀書”羞辱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