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的路越走越窄是城市文明的倒退
www.xpshebei.com?2012-03-31 11:12? 張立美?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導盲犬珍妮宅在家里,一年不到,體重增了12斤,主人陳燕的心沉了底。從今年3月1日起,《北京市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施行,本市殘疾人持有效證件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免費攜帶輔具,如輪椅、拐杖,但并沒明確導盲犬是否可享受同等權益。相反,《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規定,不得攜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車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盲人帶導盲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經常遭拒,權益得不到保障。(3月29日《新京報》) 如何看待和對待殘疾人,是公認的檢驗現代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殘疾人的活動空間有多大和殘疾人在公共場所的生活狀態,則是公認的檢驗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導盲犬不同于其他的狗類,導盲犬是專門為盲人服務的狗,實質上就是盲人的眼睛,與盲人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這個角度說,社會對待導盲犬的態度,實質上就等于社會對待殘疾人的態度;法律和社會給予導盲犬活動空間的大小和行走道路的寬窄,實質上就成為衡量一座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反映的是城市對待殘疾人的寬容與平等精神。導盲犬在城市的道路越走越窄,無疑標志著城市文明的倒退,而北京從奧運會、殘奧會期間的導盲犬可以乘坐公交車,可以進入開幕式現場引領運動員點燃火炬,到現在不能乘坐公交車,不能出入超市等公共場所,顯然是城市文明的倒退,開歷史的倒車。 作為具有文明精神的現代城市,首先應當是一座具有弱者視角的城市,應該多從弱勢人群角度思考政策的公平性、平等性。方便市民出行,就必須考慮盲人朋友的出行方便,只有方便了盲人等殘疾人朋友的出行,才是真正的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拒絕導盲犬上路,就是拒絕為盲人朋友提供便利的出行,實質上就是對盲人的歧視。 事實上不僅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早已經立法規定,導盲犬可以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和出入公共場所為盲人朋友服務,而且上海、重慶、鄭州等國內的一些城市也已經立法拓寬了導盲犬的道路,可以上車、可以入室。實際上去年國務院法制辦在發布的《無障礙建設條例(征求意見稿)》中就規定,殘疾人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攜帶有識別標志的服務犬出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時《殘疾人保障法》中也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換言之,北京控制導盲犬的道路做法,不僅背離了現代城市文明精神,而且與國家的立法精神和關愛殘疾人的思路不符,是開歷史的倒車。更何況北京城市精神的內涵是“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但是連全市僅有的10只的導盲犬都無路可走,只能宅在家里,又從何談起包容精神? 筆者認為,作為首都的北京,應當帶頭學習國外經驗和內地的一些城市做法,延續奧運會、殘奧會期間的人性化舉措,明確導盲犬的法律地位,讓導盲犬擁有合法的“戶口”,賦予導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出入公共場所的權利,讓導盲犬真正成為盲人朋友的眼睛,而不是推翻過去實施的人性化政策,不能沒了奧運會、殘奧會,人性化政策也就消失。當然,對于上路的導盲犬必須進行必要的培訓,并且發放相應的證書,上路時應當出示相關證書,消除其他乘客或市民的憂慮之心,而我們普通人也應當對殘疾人和導盲犬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30]導盲犬到底能進哪些公共場所
- [ 05-10]容得下導盲犬和弱者 才是最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