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視節目中的泛娛樂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少新聞節目也以博取眼球為選取標準,去年下半年相關部門表示,要遏制廣播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的現象;今年年中,總局就曾三次召開全國臺長會議,就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問題進行探討。(9月18日《揚子晚報》)
最近,有兩則關于電視節目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一是石家莊一家電視臺因為請演員“虛構”情感實錄節目,過分渲染扭曲的道德觀而被停播30天;二是湖南衛視影響巨大的電視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在廣電總局的重點“關照”之下成為絕唱。
盡管也有人對此發表了不同意見,但是以筆者的看法,這樣的局面,既是當前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的一種證明,同時也是其泛娛樂化后所必然遭遇的結果。何謂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簡單點說,就是拿一切來娛樂,娛樂一切,不管是在電視節目播出時間上,還是在制作電視節目的人力物力投入上,都以娛樂節目為主導。其背后,則是電視臺以電視節目收視率來衡量一切的錯誤理念。
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觀眾在每天的黃金時間打開電視,幾乎所有電視臺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娛樂節目。這還不算,一些本不該被娛樂的節目,也摻雜了娛樂的性質,滲透進了娛樂的成分,說娛樂無處不在,并不為過。這一方面加劇了各電視臺之間的同質競爭,導致很多電視臺為了博取收視率而選擇走“歪門邪道”,比如惡意炒作、話題露骨、宣揚扭曲價值觀等等;另一方面,也讓觀眾的選擇余地少了很多,剝奪了觀眾選擇的權利。
客觀而言,電視節目確實需要娛樂,一檔好的娛樂節目,能夠給觀眾帶來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但娛樂也只是電視這種媒介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全部,正如娛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一樣。如果把一切都看成是娛樂,然后來娛樂一切,則就是一種誤入歧途,就是一種為了收視率和自身利益而拋棄社會責任感的做法。
不管是電視節目的制作者還是觀眾,都應該明白,娛樂既不是電視節目的全部,也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娛樂,我們的社會還有太多更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要關注,要探究,比如道德風氣、比如財富分配、比如養老問題等等。如果電視臺能夠用點心思,下點功夫,把這些民生話題做得和現在的娛樂節目一樣吸引人,不就收視率和責任感具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有了嗎?
- 2010-01-21電視節目如何脫“俗”?
- 2008-09-23電視節目主持人爆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