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措施應該不僅僅限于保障房,而且要覆蓋到所有房屋建設和整個房地產行業。原因很簡單: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就是這個要求的最好注解。
本市第一家引入“終身質保”機制的保障性住房小區東亞·瑞晶苑,日前在通州區馬駒橋鎮掛牌亮相。1000多戶業主在收到房子鑰匙、準備喜遷新居的同時,還收到一份讓他們感到特別踏實的“禮物”——來自建設、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多個部門對房屋質量實行終身質保的“承諾書”。上述各家單位的名稱、法人、項目負責人等信息資料一應俱全。業主入住后如發現房屋質量有問題,不但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相關單位和負責人,而且還沒有“時間限制”“終身質保”,所謂一輩子踏實。
一度爆出的“樓歪歪”“樓脆脆”等安全事件,讓公眾對房屋的建筑質量頗有擔憂。而居民住宅,居民入住后才能發現質量問題,卻通常只能在物業、施工單位與開發商之間被支來支去,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此次東亞·瑞晶苑小區“終身質保”的做法,應該是對這一現象的有力糾正。它把房屋的質量問題與房屋建設的各個單位永久“捆綁”在一起,任何與此工程有關聯的單位和個人,一旦房屋出現質量問題就要被追究責任。今后,誰再想活干完了就拍屁股走人或幾年的“保質期”一過便“無事一身輕”,恐怕就不再那么容易。
買房子不是買蘿卜。在當前樓市下,這一錘子下去,不但會掏空一個或幾個家庭幾代人的積蓄甚至借貸,同時還會在某種意義上把購房人從此就“固定”在那個空間里。任何人,假如連住的地方都得不到安生,這個日子無論怎樣恐怕都難以說遂心。東亞·瑞晶苑的“終身質保”,說白了,就是誰出了問題誰兜著。
東亞·瑞晶苑小區屬于保障性的住房,有關部門率先在該小區實行房屋質量終身質保,具有標志意義。其實,該項措施應該不僅僅限于保障房,而且要覆蓋到所有房屋建設和整個房地產行業。原因很簡單: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就是這個要求的最好注解。可以想見,如果在全行業推廣這個做法,必將對有關單位是一個約束和促進。試想,以石材雕刻等形式,將參建單位和直接責任人“永久印記”在一個建筑上時,誰想在公眾面前“現眼”而不是“露臉”呢?
- 2009-11-06“樓脆脆”擊中房屋質量賠償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