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為了讓考生擁有一個寧靜的學習和考試環境,市環保局和市執法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高考和中考期間嚴格控制環境噪音污染的通告。截至昨日,島內240多家工地都接到了這份通告。通告要求,在中高考限噪期間,一切噪聲源排放噪聲必須控制在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之內,嚴禁超標排放。(見5月22日的《廈門商報》)
平常一些娛樂場所習慣于通宵達旦的經營,制造各種噪音;一些施工單位也習慣于在晚上和清晨施工。于是,在“夜半歌聲”下,考生們的心理負擔被加重了,休息時間被打亂了,怎么能夠靜心備考?于是,中考、高考來臨之際,噪音污染引人注目。一份“禁噪令”出臺了,禁止校園周邊的公共娛樂場所、建筑工地等滋生噪聲,為廣大考生提供良好的備考環境。這無疑是一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充分地體現了地方政府對考生們的關愛,值得稱道。
事實上,中考、高考決定著考生們的前途和命運,絕大多數考生們苦讀了9年和12年后,就是為了這次中考、高考。因而,在這個節骨眼上,給考生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備考環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但現在的問題是,中考、高考期間一過,“禁噪令”就偃旗息鼓了,而各種噪聲還不是“濤聲依舊”?還不是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以及周邊的居民們產生不良的影響?難怪有居民說:“假如天天高考就好了!”居民的呼聲,難道不是對有關部門的一種訴求?
其實,科學實驗表明,人若長期生活在85-9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將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出現頭疼、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全身疲乏無力等“噪聲病”。而噪音污染是不看對象的,是按照“周際原則”進行污染的,只要是在一定范圍內,無論是誰都會被污染。何況,隨著居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們對居家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噪音污染既干擾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影響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對社會的和諧與安定起破壞作用。因而,禁噪不能厚此薄彼,理應一視同仁;禁噪不能局限于中考、高考,理應日?;蛔尵用褚荒晁募具^上清靜的日子,才算真正的執政為民。有鑒于此,竊認為,有關部門執法不能搞“運動式執法”,一曝十寒;而應該以中考、高考禁噪為契機,讓禁噪執法常態化。畢竟,治理噪聲污染,不僅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更是提升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需求。禁噪,何必等到中考、高考時才動真格的呢?
- 2009-12-01噪音太多的年代 我們忘記了安靜
- 2009-09-21土地是國家的,噪音污染就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