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發改委約談四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要求在兩節期間穩定價格、保證供應,同一天北京匯福糧油集團停產食用油。一位內部人士稱企業生產一噸油就會賠幾百塊錢,匯福的停產行為顯然是在應對限價政策。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稱南方的一些食用油企業也已經停產。(見12月13日《重慶晚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權力之大,世人皆知,因而每一次市場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時,總能看到發改委官員出面發話直至權力干預,這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沒有什么不妥。
說句大實話,發改委這幾年確實也挺不容易的,每一項政策的制訂與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企業關注,百姓關心,要想雙方都滿意,拿捏起來難度很大,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夠難為他們的了。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發改委殫心竭慮、竭盡全力,全國物價總體來看控制得很有成效,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值得尊敬與贊賞。
具體到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用油上,發改委的動作也是蠻大的,一天之內,發改委就約談四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要求在兩節期間穩定價格、保證供應。這種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頗有新意,食用油企業明顯感受到了來自政府權威部門的壓力,限價事關民生,這種硬性指令沒有人敢違抗,何況這些都是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型企業。然而,一句話或許容易說,但做起來并非易事,限價的后果是,食用油企業生產發生倒掛,換句話說,產量越多虧損越大,這年頭誰會做虧本的生意呀。然而發改委顯然忽略了這一點,企業只好以軟抵抗對付硬指令,你不讓漲價,我就停產。
有消息說,許多食用油企業因為走投無路,紛紛準備停產,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與消極罷工沒有區別。發改委本想做好事,沒想到食用油企業走極端,一旦市場食用油緊張,供應鏈斷裂而引發“油荒”,后果比漲價還要嚴重,這才是我最為擔心的。
真誠希望發改委在出臺政策與對策時,能夠準確把握全局,在設身處地為百姓著想同時也應兼顧企業的利益,就限價給企業造成虧損問題,給予公平合理的政策與財政支持,最大限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倘如此,食用油企業就能主動積極地響應發改委的號召,最終獲得皆大歡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