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問題擾攘多年,反正我是看著各種措施出臺,然后接著看城管的暴力執法,這種余興節目都快成樓市了——越調整越漲價是樓市的特征,越信誓旦旦的人性化執法,就越是能看見上演全武行。
但各種努力還是要做一下的。北京為了成為國際性大都市,今年又開始培訓城管了。普通城管培訓的內容似乎新意不多,但他們組織了處級及青年骨干赴清華大學進行短期培訓,為期五天的培訓還將首次加入國學教育的內容。主管這事兒的某處長說:“通過諸如儒家、道家、法家等中國傳統思想的學習,對提高城管干部的業務能力和制定任務戰略等方面都會起到好的作用。”
關于國學這件事,看來我們的教育確實有問題。儒家倒是有個中庸之道,但基本上那門手藝還是以權力擴張為目的,也不太講究法制。法家算是講究法制了吧?但他們的法制觀念應該叫做“法治”,用法來治理的意思,秦朝就倒霉在這個嚴刑酷法之上。至于道家就別提了,以清靜無為為宗旨。您是打算讓城管干活呢,還是讓他們學老莊悠游林下、騎青牛過函谷?對了,忘了道家還有句“無為而無不為”,這點精髓要是被掌握的話,無不為的結果會相當可怕。其實就其目的而言,還是去學學《孫子兵法》可能更為實用。
城管到清華去培訓這種東西當然是挺扯的,在日趨走向法治社會的時候,更多的應該是厘清城管的法律地位,探討維護都市底層民眾生存權的倫理道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沖突如何彌合。除了去清華發呆5天之外,學上一堆的國學不會對問題的解決有任何幫助。國學既然當年沒有解決我們的現代化問題,那種大而化之的所謂學問,也就更不能解決這種極具現代性的技術問題了。
但國學這種東西卻是經常被拿出來得瑟一下的。最近一些年里,“國學熱”一波接一波地涌來,與“五四運動”在同一個萬神殿被祭祀,實在是我們這里的一種奇景。究其原因,大概是很多行為上的合理性出了問題,已經實在找不到賴以吹牛的基礎了。經過古今中外的一通踅摸之后,發現國學具有這么多年的歷史,也就具有了先天的合理性與親近感,而且這東西的持有人早就死了,你怎么曲解他們的思想為現實服務都沒有關系。所以,在好多領域當中,國學就成了某種遮羞布與產業,順便還能捧紅個把于丹大師、建設幾個天價的孔子學院網站、給城管弄個培訓來賺點小錢。
如果說其他領域用國學的遮羞布也就罷了,在這里用國學武裝城管的頭腦,萬一將來還是出現各種狀況的話,這情何以堪嘛!說起來要是真想學學國學的話,請這些處級干部去念念《三字經》即可,那里做人的道理,有些人已經是忘得精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