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爆料說,寧夏、山西等多個省級衛視長期播出“有獎猜謎”節目,主持人一直說“線路空閑”,觀眾撥通參與電話,卻總是接不到主持人那里。實際上,節目已經套取了觀眾的通話費。有律師認為電視臺涉嫌詐騙,而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只是“緊急叫停”節目,一停了之。
播出“有獎猜謎”節目,目的就是騙錢。節目發布一些再簡單不過的字謎或其他謎語,懸以重賞,再找些托兒說些不著邊際的答案,調動大家的參與積極性。等觀眾打電話進去,電話一直等待,卻老是接不到主持人那里。觀眾耐心等著,其實電話費早已進了某些人的腰包。一般騙子,還要偷偷摸摸;“有獎猜謎”節目,竟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騙錢,被騙的人多,自然也影響更壞。
現行刑法有“侵犯財產罪”。“有獎猜謎”節目其實是事先錄好,到時播放,但電視臺拿“錄播”冒充“直播”,招來觀眾與節目“現場互動”。從本質上說,它就是誤導觀眾,騙取通信費,屬于典型的詐騙犯罪。
對于“有獎猜謎”節目詐騙觀眾錢財的伎倆,各地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是完全知情的,他們不是外行,這有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專門的“管理通知”為證。發了文件,證明他們已經管過了,然后便聽之任之。一俟有風吹草動,比如“3·15”來臨,他們便叫“緊急叫停”節目,至于已經騙到手的錢,部分必然以廣告費的形式成為電視臺的收入。
在現在的某些行政管理中,存在很多怪現狀:明明是一種腐敗行為,卻把它命名為“不正之風”,黑色變成了灰色。明明是一種犯罪行為,卻緊急叫停了之,已經犯下的事一筆勾銷。民眾深受其害,卻只能自認倒霉;騙子騙到了大把鈔票,有關部門只說“下不為例”。這樣的管理,從未做到令行禁止,永遠是有一陣沒一陣。實際上,它保護了腐敗行為和違法犯罪,使這類行為合法化了。
有人騙了觀眾的錢,現在已被揭發出來,他們有什么理由不為此付出代價呢?
- 2010-03-14買高清電視不配高清線是否行業潛規則
- 2010-02-11玩電腦游戲被拍入電視的官員有點“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