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在清點嫌疑人藏在黑包中的現金
“大學生”三個字已經腐敗變質,臭不可聞。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連上網絡,大學生的負面新聞是鋪天蓋地,跳樓自殺,搶劫殺人,賣淫嫖娼,最近的就是大學生“畢業扔”,現在又加了一條“大學生搶銀行”。
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南側中國銀行內,一名男生挾持一男一女兩名人質,搶劫銀行近10萬現金,并將女孩頸部和手腕劃傷。男生得手后,將錢藏在學校西門外樹叢中逃跑,5小時后在五道口一超市門口落網。(7月13日 《京華時報》)
根據新聞報道,這名大學生搶銀行的原因是“覺得花父母錢不能畢業,心里難過,加上手頭沒錢,所以琢磨搶劫”,說明他對父母有愧疚之心,除了留級,他還因為考試違紀被學校處分。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能踩好點之后順利從銀行里搶到錢并脫身,劫持、搶錢、藏錢、換裝一氣呵成,盡管五小時后被抓,但是足見他智商不低。
不知道他做出搶銀行這個決定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后果?是不計后果還是心存僥幸?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大學生搶銀行”已經是既成事實,它將為“大學生”的名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學生”在邁向妖魔化的道路上又跨進了一大步!
中國的大學生真的無可救藥了嗎?其實事實并非如此,被玷污的大學生形象了并不代表大學生真的墮落了。
大學生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現在的大學生多如牛毛,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大學生的形象其實是被少數人破壞掉的;另一方面媒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大學生的負面新聞,它們喜歡用顯微鏡找,用放大鏡看,將輿論導向對大學生不利的一面;第三方面,大學對大學生形象的破壞負有最直接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學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對特殊學生缺乏特殊關注,新聞中搶銀行的大學生留級幾次又受處分,學校就更應該關注他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準備搶銀行肯定蓄謀已久,為什么沒有任何人發現苗頭和通報情況?
我們從來不缺少大學生的正面典型,比如義無反顧支教的大學生徐本禹,帶妹妹堅強讀書的大學生洪戰輝,千里獻血的大學生毛陳冰等等,可是再多的典型能否還原“大學生”三個字在人們心中閃光形象?(黃朝峰)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6-23大學生求職請把遠大理想融入現實土壤
- 2009-06-29大學生求職,莫靠“畫皮”賭明天
- 2009-07-01誰該給大學生裸奔的靈魂披一塊遮羞布?
- 2009-06-30從大學生裸奔想到畢業的資格
- 2009-07-09大學生入醫保體現責任合理分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