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一周熱評 > 正文
      “家門口”的文化遺產誰來傳承
      www.xpshebei.com?2009-05-07 09:02? ?來源:文匯報    我來說兩句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載體是人,只能是人,是人本身。而人的群體中,青少年是格外重要的一支力量。年輕一代對其有感情了,懂得了解了,創造發揮了,進入到內心深處了,中華文化就有望得到保護和傳承

        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孩子聽不懂滬劇,講不來上海話,不知道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看到前些日子的有關報道,不由生出一些感想。

        保護傳承上海“家門口”的文化遺產,舍我其誰?

        人有的時候“自大”,有的時候又“自小”,“井底之蛙”當然不可取,對自家門口的“風景”熟視無睹,只知道滿世界地去找“美麗的巴拿馬”(德國雅諾什童話),也決然不是什么好事。先別說別人,筆者自己就有過很深的教訓。日本的民俗藝能,我是20年前就考察收集了的;10年前、7年前,又分別去過越南、韓國,曾為保留在他們民間的古老演藝而欣喜感動。待到5年前整理出版專著,里面的資料、例證遍布東亞各地,卻偏偏沒有自家家門口——上海本地的。提起這一點,至今覺得羞愧。當時上海尚未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但,這不能成為忽略“家門口”文化遺產的借口。

        忽視“家門口”文化遺產的直接結果,是學術研究得出的觀點有誤,結論有錯。以獅子舞為例。在我的書里,我曾經武斷地認為:像日本“一人遣”獅子舞這樣的一人一頭、站立舞動的形式,只能是他們“獨一無二”的;像韓國“北青獅子戲”這樣以吞食小孩為中心情節的,也只能是“絕無僅有”的。這幾年,“家門口”上海的民間演藝被逐漸發掘,得以重見天日,筆者有幸得見閔行馬橋的“手獅子”和崇明縣的“調獅子”,猛吃一驚:手獅子不正是“一人遣”么?“調獅子”里頭竟然也有吃小孩的古老形態的表演!

        是“家門口”的文化遺產,令我不得不推翻先前的學術陳見。

        去掉“障目”的“一葉”,便可發現:我們上海“家門口”的文化遺產,豐厚得很吶!由文化部認定、國務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上海的占了33項,另外還有市級、區縣級的,還有尚未復原、申報的,等等。這正是我們上海的寶貴財產,文化財產。保護和傳承它們,舍我其誰?

        好在我們這座城市的有關部門,已經公布名錄、發出號令、行動起來了。

        孩子聽滬劇“一頭霧水”,成年人是不是應該反省?

        重視“家門口”的文化遺產,在提高市民們的保護意識和保護技能的基礎上,還應該搭臺把它們展示出來,展示給世人看。上海向來被稱為“文化碼頭”,各地各國文化的展示“窗口”,安能反而不展示自家的文化?改革開放30年來,有多少國內國外的物質、非物質文化,紛至沓來,匯集于我們的“窗臺”上?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劇院、上海旅游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等,都成了這樣的“文化博覽”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絕好平臺。《貓王》來過了。俄羅斯芭蕾來過了。韓國“農樂”來過了。本國少數民族的貴州地方戲、土家族“毛庫斯”,也登上過十里南京路的群藝舞臺。可是,反而沒有我們“自家人”什么事兒!別說式微到幾乎湮滅的崇明“調獅子”,即使是前兩年復蘇了的馬橋“手獅子”,也沒見登上過上海的旅游節彩車,更不用說大雅之堂了。

        難怪我們的孩子聽滬劇、獨腳戲會“一頭霧水”,對“家門口”的文化遺產會如此陌生。在責怪孩子之前,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我們成年人的態度和立場?

        明年的上海世博會,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家門口”的博覽會,可不要排斥了“家門口”的文化品種。就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如同一張中國的“音樂名片”,《茉莉花》傳揚北京奧運、傳播世界各地;我們上海也是有“音樂名片”的:每當火車緩緩靠近上海站,廣播里便會悠然傳出委婉的《紫竹調》,溫暖每個到上海和回上海的人的心。明年世博會期間,會不會有《紫竹調》的大放送、大傳播?那么現在就讓我們普及起來吧:讓歌聲飄進教室,就著朗朗上口的滬劇唱腔,教孩子們唱會它。順帶,滬語傳承也包含在了里面。

        對自己民族文化輕視不屑的人,不可能是“國際人”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課堂,消除它們與青少年的隔閡,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人首先應當了解、欣賞和享受的,是“家門口”的文化藝術。改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說,“一室”不懂,何以懂天下?對滬劇“一頭霧水”的孩子,估計也不可能真正懂“貓王”。對自己民族文化輕視不屑的人,不可能是真正有胸懷的“國際人”。

        這就要求我們,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多一點“文化自覺”。首先自己要有保護意識,才能提高學生們的保護意識;自己要有有關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授之于學生。誠如一些專家所言:師資是個問題。在新一年的師資培訓中,理當把“非遺”放在當務之急的位置上,尤其是“家門口”的“非遺”項目。學校可以和各區縣的文化部門聯手,這樣既能部分解決學校師資之急需,也能提高文化部門“非遺”保護的學術水準。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載體是人,只能是人,是人本身。而人的群體中,青少年是格外重要的一支力量。年輕一代對其有感情了,懂得了解了,創造發揮了,進入到內心深處了,中華文化就有望得到保護和傳承。(翁敏華)

      (責編:劉寶琴)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荡货把腿给我打开视频|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大香煮伊在2020久| 六月丁香综合网| 97碰在线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波多野结衣被躁五十分钟视频| 国产我和子的与子乱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高清视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视频|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免费观看αv片|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eeuss影院免费92242部|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eeuss免费影院|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永久精品ww47|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苍井空浴缸大战猛男120分钟| 国模gogo大胆高清网站女模|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欧美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