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月7日召開的中央促進就業會議上,溫家寶總理說:“要把大學生就業放在當前各項就業工作的首位。”要做到這一點,各級政府必須不等不靠,有所作為。在這方面,鞍山市做出了表率,值得稱道。
《遼寧日報》4月6日報道:“全年為畢業生提供有效就業崗位不少于兩萬個”,“為畢業生提供創業就業援助實現四個100%”。這是今年面對十分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鞍山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鄭重承諾。
在當前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促進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學生四個方面的積極協調和配合。而政府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理應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堅強后盾。鞍山市積極響應中央促進就業會議精神,搶前抓早,把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年初以來先后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專題進行研究,制定出臺了文件,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鞍山市首次提出了“四個100%”的要求,即對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100%提供扶持;對有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意愿的畢業生100%提供培訓;對有意愿參加見習的畢業生100%提供見習崗位;為申請就業援助的困難家庭畢業生100%推薦就業崗位。他們這種想大學生所想,急大學生所急的舉措,像溫暖的春風一樣滋潤著大學生的心田,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作風,符合與時俱進的精神,應該受到贊揚。
昔日的“天之驕子”,如今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而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正在肆虐,又給大學生就業工作增加了諸多不穩定的因素,真可謂是雪上加霜。那么,我們該如何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呢?我個人認為,一是政府部門要積極迅速地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努力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平等、充分的就業信息與指導服務;二是教育部門,人事機關和高校就業中心要繼續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導向與保護;三是高校應該優化整合專業課程設置,使大學生在校教育的知識結構能夠和社會需求盡量匹配,從而緩解就業壓力;四是高校要加強對畢業生和準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培養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觀,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意識。
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因此,各級政府要有一輩子當會計——長期打算,要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更不能瘸子打圍——座山喊,雷聲大雨點小,光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敷衍塞責,應付了事。而必須像鞍山市那樣,要有長遠的規劃,可行的措施,切實的保障,要做到莊稼人種豆子——步步有點,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其它地方是否應該向鞍山市好好學一學呢?(畢文章)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4-01女大學生擦皮鞋同樣是“有尊嚴就業”
- 2009-03-30農村不是大學生“就業旅店”
- 2009-03-30打破大學生就業的“經驗”瓶頸
- 2009-03-26“學士后”制度重在促進就業
- 2009-04-01面對大學生就業難高校不能無動于衷
- 2009-04-02誰擋了大學生就業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