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是農歷牛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在揚州市廣陵區政府門口,有人“架”著攝像機正“掃”著上班的人和車輛,原來這是有“城市啄木鳥”之稱、專給不文明現象“挑刺”的揚州一民間團體市民觀察團,派出6個小組91名團員,掛著工作牌,帶著攝像機來到該市城區各級政府門前,專門“聚焦”上班遲到者。(2月2日揚子晚報)
市民以這種特有的方式,意在治理機關工作人員的節后懶散病,督促大家盡早回歸到正常的工作狀態。確實,春節長假之后,工作人員上班懶散、不在狀態似乎成了一種慣性,節后前幾個工作日也就成了擺設。對此問題,各級部門不是沒有發現,也不是沒有相應的職能部門來監督,但基于潛規則,大家心知肚明,春節剛過嘛,群眾不會即來辦事,自己也處在調整狀態,再說,上班遲到一點,純屬小節,實在不是什么大事,因此,也就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應當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工委、效能辦、崗責辦等部門都是監督機關作風的有權部門,卻沒有付諸實施,監督權旁落的尷尬和無奈,說明機關監督的機制不暢,監督的意識不強,對自身監督不力。而此時來自民間的“草根監督”表面上看是越俎代庖,實際上卻填補了公權監督的空白,對矯正社會不公是一種救濟,這無疑又讓人看到了一種希望——由于“草根”身份意識的覺醒,權力可能失去正常的內部監督,卻逃不脫民眾的外部監督,這也算是對權力的一種制衡吧。當然,作為國家公職人員,拿著國家的俸祿,也有義務接受民眾監督,并逐步習慣接受這種監督。
從此次監督的過程和效果來看,遲到者并不多,尤其是當地領導對這種監督并不“感冒”,相反卻表示歡迎和支持,都讓人稍感欣慰。而同樣是上班第一天,四川在線的記者到政府部門了解公務員上班情況時,就沒有這么幸運,他們遭到了工作人員的圍毆,筆者由此擔心,這種草根監督者的自身權益如何得到保障,監督行動怎樣才能得到官方支持,監督最終能否對公職人員夠成震懾?試想,這種來自民間的“草根監督”如果能取得官方的支持和認可,監督的證據可以轉換為官方證據,并成為查處懶散的基本鏈條,使監督不能止于攝像,而是讓那些懶散者真正受到震懾和查處,這才更值得期待。(葉傳龍)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