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大學生將房子轉租給一位銀行職員,因對方沒交暖氣費,他發了4條短信罵對方無恥。目前,他因發送短信干擾他人生活被濟南警方罰款200元。(12月15日《成都商報》)
出人意料的是,這件小事在網絡上招來了罵聲一片:矛頭并未指向罵人的大學生,而是指向了濟南警方。看來,短信罵人是否應該被治安處罰,濟南警方為何遭遇罵聲,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短信罵人罰款兩百”有法可依。《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可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將房子轉租他人,對方未交暖氣費,該大學生可通過協商乃至訴訟等方式解決,發送短信罵人則侵犯了租房者的正當權益,理應受到法律的懲處。
這一法條的設置顯然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在現實生活中,公眾也常常接收到他人發送的淫穢、侮辱、恐嚇之類的信息。然而,面對這樣的騷擾,大多數公眾卻往往求告無門:即便他們報警,警方也常常不予立案、不進行干預。從這個角度看,濟南警方能夠積極接警處理,反而值得贊許。然而,也正因為“短信罵人要拘留罰款”這一法條未被普遍落實,在遇到“短信罵人罰款兩百”這一個案時,公眾很容易留下“選擇性執法”的印象。
很多網友提到了“林嘉祥涉嫌猥褻女童案”。深圳海事局原黨組書記、副局長林嘉祥已被撤銷黨內外職務,警方已認定其行為不構成猥褻罪。但是,林嘉祥“我就是干了,怎么樣?”“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交通部派下來的,級別和你們市長一樣高”“我掐了小孩的脖子又怎么樣,你們這些人算個屁呀!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們”等經典語錄,至今仍備受爭議。如果說短信罵人要受到治安處罰,那么當面罵人是否也要受到治安處罰呢?答案是肯定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也要受到與短信罵人同等的處罰。因此,即便林嘉祥猥褻罪不成立,也應受到治安處罰。
“林嘉祥涉嫌猥褻女童案”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顯然比大學生短信罵人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大得多。遺憾的是,該大學生受到了法律的懲處,而林嘉祥卻似乎只用承擔道德的譴責——這無疑會形成法律管不了林嘉祥的惡劣印象。這不僅對受害女童及家屬不公平,也使法律的正義性受到傷害,也難怪公眾會產生“法律只管弱者不管強者”的錯覺。
公眾的這種正義創傷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2007年,在陜西省志丹縣,因編發散布短信辱罵多名領導干部,數人遭到懲罰,其中兩人被捕,一人被刑拘,4名科級干部遭到免職。同是短信罵人,為何罵普通人只是罰款,罵官員卻要刑拘呢?警方的處理標準如此天壤之別,顯然是說不過去的。不得不說,這樣的案例在司法領域還有很多。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如果司法習慣于選擇性執法、看對象執法,只會導致公平與正義一再受到創傷,也會使正常的執法工作失去公眾的支持。(劉義昆)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