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通信是以國家通信網為基礎,以各種機動通信方式為補充,在特殊情況下以保障通信安全暢通為主要目的一種重要通信,其主要任務是為搶險救災、公共突發事件、重大活動以及網絡發生故障時提供特殊通信保障。做好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是一項事關發展、事關穩定、事關民生、事關全局的大事。通信管理部門和電信企業要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總體要求,逐步建立起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通信保障機制。
要緊貼通信保障需求創新工作思路。通信部門要主動與處置公共突發事件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快速應急響應機制。要主動了解通信需求,動態調整通信保障方案,及時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省通信管理局根據防汛、氣象部門的需求,積極組織電信、移動、聯通等企業,通過手機、小靈通等將公益短信發送給廣大用戶,提醒用戶及時采取措施應對緊急事件,提高了民眾知曉率,體現了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急政府所急、急群眾所急”的目的,真正服務地方工作大局。
要從最嚴峻和最特殊的情況下考慮保障需求。面對大地震、大范圍冰雪災害、大面積停電、恐怖襲擊甚至戰爭等新情況、新問題,通信網絡略顯脆弱。必須從最嚴峻和最特殊的情況下研究、規劃和建設,協調解決保障過程中存在的供電、供油等難點,尤其要針對縣、鄉一級通信保障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必須牢牢把握應急預案這個基礎。預案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急時可用,更重要的是制定過程可以對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是對流程的再造,是對困難的設計。當前,除了要制定綜合性應急預案,還要重視各類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重大活動專項應急預案的制定;除了要做好本部門預案的編制工作,還要與相關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共同完善應急預案,做到不同預案相互銜接、互動互聯;除了要狠抓預案落實,還要及時根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修訂,持續完善,使其更加貼近現實、指導現實和服務現實;除了要做好省級、市級總體預案的編制,還要落實到縣級、鎮級,做到預案到縣、預案到鄉,把預案做到基層,設區市的應急通信保障協調機構必須切實負起責任。近年來,我省編制了《福建應急通信保障“十一五”規劃》,全面推進設區市應急通信保障管理工作,先后完成了8個省級子預案、9個設區市子預案的編制和40多個專項預案對接,初步形成一個覆蓋縱深、有案可依的整體。
必須牢牢把握應急系統這個手段。歷次重特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發生時,電信企業都可能面臨兩大考驗:一方面,通信網絡因災遭受不同程度損毀,信息通信服務保障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災情發生后政府和公眾迫切希望了解災情,通信業務“井噴式”增長,通話掉線率較高。為此,一方面,電信企業要開展重要線路第二路由的建設、置換和租賃工作,通過開展纖芯互為備份,提高國干、省干和本地骨干光纜的防災抗災能力,提高企業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協作處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天地結合、模式多樣的應急通信手段,既要有常規的語音通信,還要實現數字、圖像、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多媒體通信,特別是要隨時獲取現場的相關圖像和文字資料,實現現場指揮調度和遠程會商等。當前,要借全業務經營為契機,逐步建立起一套空中與地面相結合、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固定和機動相結合、公眾網與專用網相結合的立體應急通信保障體系。
必須牢牢把握應急處置這個環節。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要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既要確保搶險救災通信需求,又要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確保搶修人員人身安全,避免發生二次災害、次生災害。二是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要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統籌協調,分步實施,有計劃、分步驟地加快進行災后通信恢復和重建工作。三是堅持信息公開的原則。要規范緊急突發事件信息報送時限和流程,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核實、審查和管理,避免少數企業隱瞞實情,出現信息“梗阻”,從而延誤政府作出及時響應的時機。要高度重視信息發布、輿論引導和輿情分析工作,探索建立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輿情收集和分析機制,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四是堅持科學重建的原則。合理安排災后恢復和重建工作是做好應急處置的重要環節。災害發生后,通信部門不僅要迅速組織搶修,而且還要對受災損失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及時對已恢復生產的設備和系統進行全面排查,補充物資儲備,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災后應急處置和重建恢復工作。(省通信管理局局長 楊錦炎)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