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八成網友反對取消十一長假
假日制度改革的積極倡導者——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教授近日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說,盡管他承受的壓力不小,但還是那句話,黃金周并不是長久之計,假日改革利大于弊,如條件成熟,“十一”長假也有取消的必要。
黃金周刺激消費“過時”
不過,在最近舉行的一項調查中,截至昨日22時,參與調查的49422人中,78.31%(38591人)反對取消“十一”長假,認為“帶薪休假實施困難,取消‘十一’長假將使市民旅游和回家團聚機會變得更少”,支持者為18.68%(9204人),取消“十一”長假可增加傳統節日小長假,也可減輕交通和環境壓力。
蔡繼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收集到的反饋意見看,假日改革的目的基本達到。“一是取消‘五一’黃金周使交通和環境壓力大大減輕,二是新假日制度使傳統文化得以體現。”
當記者提及“旅游業人士反映,和以往黃金周比,旅游業收入銳減”時,蔡繼明有點激動地表示:“假日改革的主要意義不在于經濟,不能老算‘經濟賬’。況且,7天的旅游收入減少不等于一年旅游收入減少,賬要等到年底再算。其實根據近十年數據對比, 從一個月、一個季度與全年看,收入并未明顯增加。五個小長假,難道比不上一個7天長假?”他認為,依托黃金周刺激消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社會已進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短期內長假不會取消
蔡繼明表示,很多人既想要“黃金周”長假,又想有傳統節日小長假的愿望可以理解,但“天上不會掉餡餅”,節假日是奢侈品,多放一天假,少干一天活, 創造的財富也會減少。
他說:“假日改革后,全年法定假日是115天,不少了。西方國家法定假日不會多過我們10天,但我國人均GDP只相當于人家1/20。法定假日總量和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不可能隨意增加。假如放假影響國民收入,休假也沒多大意義了。”
蔡繼明重申,“十一”黃金周不是長久之計,取消是大勢所趨。如帶薪年假能很好推行,“十一”長假也有取消的必要。最好的休假方式,就是法定假日和企業實行的帶薪休假均勻分布。但短期內“十一”長假不會取消,假日制度不可能頻繁修改,今后調整頻率會加大,但不會三兩年內就變一次。要經一段時間實踐,給民眾一個適應期,才能發現改革完不完美。
正方:
把一切問題歸結于黃金周,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觀點。黃金周沒有“原罪”,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忙著取消黃金周,而是改變帶薪休假得不到落實的現狀。如果公眾帶薪休假的權利遲遲得不到落實,那么,倉促取消黃金周就無異于剝奪公民的休假權;如果公民都能夠真正享受帶薪休假,黃金周帶來的交通和環境壓力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取消黃金周也就成了一個偽問題。 >>>詳細
“最好的休假方式,是法定假日和企業實行的帶薪休假均勻分布。”這句話在理論上當然不錯,但對普通公眾而言,在帶薪休假制度沒有走下“紙上權利”、休假意識并沒有環境保障的情況下,他們一般不敢隨意爭取休假權——盡管黃金周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弊端,但它畢竟意味著更完整休假權的被賦予,以及更長時間、更高質量的假期的獲得——這就是不少人為何“短視”地在乎黃金周,而“不在乎”休假權的原因。 >>>詳細
反方:
國家設立假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說白了,就是讓公眾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舒緩壓力,松弛神經,并獲得適當的休閑機會,至于經濟,只是其附帶的“副業”,“副業”搞好了當然好,搞不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從這個角度出發,“假日經濟”這個提法本身就是一種“旁門左道”的經濟手段,我們在十多年前這樣安排或許有其必要,但現在已經到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時代了,再抱著過去那種經濟至上的思維看待問題,實在要不得。 >>>詳細
十一長假會不會被取消,筆者認為,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之所以這么說,其一是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行帶薪休假制度,一旦此制度能夠得到推廣,全國人民一起放假就將成為歷史。其二是因為,中秋節與十一長假挨得太近,短時間密集放假,未必有益。拿今年的國慶長假來說,本月中剛放了3天的中秋假,月底又要再放一連7天的十一長假,企事業單位以及工廠的各項生產、工作計劃又該如何安排呢? >>>詳細
其他: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